江天尽作荔支围,黑叶千村映翠微。
烽火亦教榕树似,珊瑚不道木棉非。
门临古渡多渔户,坐倚阴厓有钓矶。
西浦邅回难即到,乡心休逐片帆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中的诗句。下面是逐句释义:
- 江天尽作荔支围,黑叶千村映翠微。
- “江天”指的是长江的天空和水面。”尽作”表示全部变成,”荔支”即荔枝,”围”在这里可能是指环绕或包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整个江天都被荔枝树所包围,形成了一个圆形的绿色屏障。”黑叶”指的是黑色的荔枝叶子,”千村”指的是成百上千的村庄,”映翠微”则形容这些黑色荔枝叶子在青翠的山峦中显得格外鲜艳。
- 烽火亦教榕树似,珊瑚不道木棉非。
- “烽火”指的是古代用于警报的烽火,”榕树”是一种大型的常绿乔木,”似”表示好像、仿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烽火台是用来传递军事信号的,但是也使得周围的树木看起来像是榕树一样繁茂。”珊瑚不道木棉非”则是说珊瑚并不理解什么是木棉花开,因为木棉树的花与珊瑚的形态截然不同。
- 门临古渡多渔户,坐倚阴厓有钓矶。
- “门临古渡”意味着有一座古老的渡口靠近着大门,”多渔户”表示有很多渔民。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热闹的渔村景象,村民们经常在渡口捕鱼,生活十分繁忙。”坐倚阴厓有钓矶”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有人在阴暗的崖壁上坐着钓鱼,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
- 西浦邅回难即到,乡心休随片帆飞。
- “西浦邅回”可能是对地名的一个诗意表达,但具体含义不详。”难即到”表明这个地方难以到达或者距离遥远。”乡心休随片帆飞”则是说不要随着飘荡的船帆而去,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图。从江天到村落,从烽火到木棉,再到渔村和钓矶,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