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风起蓟门,黄云高嵯峨。
予登轩辕台,四望发悲歌。
哀哉帝王都,城阙如丹霞。
朝阳开露掌,阊阖摇金波。
碣石悬天柱,桑干接银河。
真人兹建极,亿载讵云多。
谁令羽林儿,一旦倒长戈。
逼遥关塞路,朝暮驱橐驼。
橐驼安所负,美人如桃花。
凄凄当落日,莽莽扬风沙。
龙髯攀莫及,玉女舞婆娑。
天庭方晏乐,宁知予咨嗟。
【译文】
边风起蓟门,黄云高嵯峨。
我登上轩辕台,四望发悲歌。
哀哉帝王都,城阙如丹霞。
朝阳开露掌,阊阖摇金波。
碣石悬天柱,桑干接银河。
真人兹建极,亿载讵云多。
谁令羽林儿,一旦倒长戈。
逼遥关塞路,朝暮驱橐驼。
橐驼安所负,美人如桃花。
凄凄当落日,莽莽扬风沙。
龙髯攀莫及,玉女舞婆娑。
天庭方晏乐,宁知予咨嗟。
【注释】
登轩辕台作:登高而作诗。轩辕台:相传黄帝曾于此台观星象。
边风起蓟门:边风:北方之风。蓟门:指燕国。
黄云高嵯峨:形容山势的雄伟和高峻。
予登轩辕台:我登上了轩辕台。
城阙:城墙和城门。
朝阳开露掌:早晨的阳光如同张开的手掌心一样明媚耀眼。
阊阖:传说中的天门。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
桑干:河名。
真人:指仙人或神仙。
羽林儿:即武士或勇士。
长戈:古代兵器,长柄大刀。
天庭:天上的宫廷,这里指皇帝的宫殿。
莫及:追赶不上。
玉女:神话中仙女的美称。
风沙:风卷起的尘土。
龙髯:传说中龙须,此处代指仙人或神仙。
玉女舞婆娑:仙女们跳舞的姿态优美。
咨嗟:叹息。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借登临古迹来抒发对世事沧桑、人生易逝的感慨。全诗以“登轩辕台”为线索,从登台写景到抒情议论,层层深入,一气呵成。
首联“边风起蓟门,黄云高嵯峨”,写边地的大风和黄云的高峻。“边风”点明地点,“起”字写出风势之猛,表现了诗人对蓟门雄浑壮阔气势的感受;“黄云”点出时令,又衬托出了诗人登高时的心境。
颔联“予登轩辕台,四望发悲歌。”由上文写景转入抒情。“悲歌”二字,表明此时此地诗人内心的激愤与悲凉。
颈联“哀哉帝王都。城阙如丹霞。”诗人进一步描写所见之景。“丹霞”,指红色的晚霞,这里用来形容帝都的辉煌壮丽。诗人面对此景,不禁感叹帝王之都的繁华盛世已经过去。
“朝阳开露掌”,诗人仰望天空,只见朝阳犹如手掌一般明亮照耀大地,这美景令人陶醉,然而诗人却发出了“阊阖摇金波”的赞叹,可见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激动。“阊阖”指天门,这里用以比喻皇帝的居所。诗人通过对比赞美皇帝的居所美丽壮观,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皇权的向往之情。
尾联“真人兹建极,亿载讵云多。”诗人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未来命运,表达了对历史兴衰更替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对于历史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借登临古迹来抒发对世事沧桑、人生易逝的感慨。全诗以“登轩辕台”为线索,从登台写景到抒情议论,层层深入,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