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怀姱节,寤寐见古人。
凌朝漱九阳,为予貌灵均。
曲眉象珠斗,姣衣飘春云。
云中嫣含笑,望如扶桑君。
正气得所繇,变化皆吾真。
下为兰杜滋,上为日月陈。
子其虚以待,鬼神将来奔。
其小入无内,其大廓无垠。

【译文】

我求二桥山的画工,为你画出三闾大夫的形象。

先生怀有高尚的节操,日夜思念古人。

清晨漱洗九阳之水,为我将三闾大夫的模样。

眉毛弯弯像斗一样,衣服飘飘像春天的云彩。

云中的嫣笑好像含笑,望见如同扶桑国的君主。

正气得到合理的归宿,变化都是我的本性。

下为兰花生长滋茂,上为日月照耀辉煌。

你暂且虚心等待,鬼神将来前来投奔。

他的小处可以进入无内,他的大处广阔无边。

【赏析】

此诗是诗人求画三闾大夫而作的一首咏物词。“二桥山人”即指画家。屈原《楚辞》中有“二妃游江潭兮风皇之所居”句,后人便把屈原比作“二妃”。这里将屈原与“二妃”相提,意在说明自己求画的目的。“二妃”又因传说中溺于江水中,遂被尊称为湘水之神。“凌朝”二字,表明画家在清晨就起床开始作画了。

“为予貌灵均”,意为为我描绘屈原的形貌。屈原字灵均,所以这里的“为我”实为“为他”。“灵均”二字,不仅是指屈原的名字,同时也暗指其人。

“曲眉”、“姣衣”两句,形容画像的逼真。“姣衣”指美好的衣衫,“云中嫣含笑”一句,则形容屈原面容美好,仿佛美人在云端微笑。“扶桑君”即指日神,这里用“扶桑君”来形容屈原,意谓屈原的气度不凡,如日神一般高远。“正气得所繇”两句,是说屈原的精神品格和气质得到了应有的归宿,他的变化都体现了自己的真性,这也就是屈原精神的永恒所在。“下为兰杜滋,上为日月陈”两句,是说这幅画像下可以为兰草和杜若的生长提供养分,上可以为日月的光辉增添光彩。“子其虚以待”,意为请你不要轻慢它,应该好好地对待它,因为这幅画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鬼神将来奔”一句,是说这幅画像如此精美,连鬼神也会来观看。

“其小入无内,其大廓无垠”两句,是说这幅画像小到可以进入无内,大到可以容纳无穷无尽。这是对画中所绘屈原形象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其精神内涵的高度赞美。整首诗通过对屈原形象及其精神内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和对其作品的赞赏之意。同时,也揭示了屈原精神的永恒性和超越时空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