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上梅花村,花开大者如玉盘。
我昔化为一蝴蝶,五彩绡衣花作餐。
忽遇仙人萼绿华,相携共访葛洪家。
凤凰楼倚扶桑树,琥珀杯流东海霞。
我心皎皎如秋月,光映寒潭无可说。
临风时弄一弦琴,猿鸟啾啾悲枫林。
巢繇不为苍生起,坐使神州俱陆沉。

《罗浮放歌》是屈大均的一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罗浮山梅花村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幅瑰丽的自然画卷。

诗的开头“罗浮山上梅花村,花开大者如玉盘。”通过比喻手法,将梅花的盛开形容得如玉盘般精美,生动地表现了梅花的美丽与壮观。这里的“梅花村”既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种描述不仅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面,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我昔化为一蝴蝶,五彩绡衣花作餐。”诗人将自己想象成一只蝴蝶,在五彩斑斓的花丛中翩翩起舞。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美好瞬间易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深眷恋。

“忽遇仙人萼绿华,相携共访葛洪家。”这句诗中的“仙人”、“葛洪家”均为传说中的人物和场所,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和深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四句“凤凰楼倚扶桑树,琥珀杯流东海霞。”以壮丽的景象收束全篇,凤凰楼和扶桑树分别象征着尊贵与永恒,琥珀杯则代表着珍贵的文化与智慧。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与梦想的画面,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坚定信念。

屈大均的《罗浮放歌》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风光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生命真谛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洞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探索生命意义的新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