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二樵山,有如日与月。相望不相知,梦魂常恍惚。
四百馀峰高复低,难将七十二峰齐。飞桥恨不长千丈,朝向东樵暮向西。
东樵四百三十二峰,西樵七十二峰。

寄薛二

东西二樵山,有如日与月。相望不相知,梦魂常恍惚。

四百馀峰高复低,难将七十二峰齐。飞桥恨不长千丈,朝向东樵暮向西。

东樵四百三十二峰,西樵七十二峰。

注释

  • 东西二樵山:指位于两地的两座山峰,如同日月相伴。
  • 有如日与月:形象地比喻这两座山的相似和相伴。
  • 相望不相知:虽然相邻却未能真正相互了解。
  • 梦魂常恍惚: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遥远关系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 四百馀峰:具体提到共有四百多座山。
  • 高复低:形容山峰的高低起伏。
  • 飞桥恨不长千丈:表达了对连接两山的桥梁长度的遗憾。
  • 朝向东樵暮向西:描述了一天中从东山砍柴到西山的过程。
  • 东樵四十三十二峰:具体指出西山上共有四十三座山峰。
  • 西樵七十二峰:同样指出西山上共有七十二座山峰。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两座相隔不远的山峰,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对这种相对独立却又无法完全理解的关系的感慨。诗中的“东西二樵山”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两个点,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看似接近实则难以触及的情感距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