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当日救邯郸,毛薛诸公尽结欢。
怅望夷门哀饮剑,逡巡函谷恨回鞍。
魏王不信佳公子,醇酒美人终已矣。
兵法空名宾客书,合纵未雪诸侯耻。
大梁为君频驻马,燕赵萧条同泪下。
荆卿一去无酒人,朱亥已没谁屠者。
狐兔纷纷古市游,灌城早已知鸿沟。
侯嬴不吊吊公子,遗墓苍茫何处求。

夷门行

信陵君在赵国时曾营救邯郸,毛薛诸公都很欢喜。

怅望夷门哀叹饮剑,逡巡函谷恨回鞍。

魏王不重好公子,醇酒美人终成空。

兵法徒有宾客书,合纵未能雪诸侯耻。

大梁为君频驻马,燕赵萧条共泪流。

荆轲一去无酒人,朱亥已死谁屠者?

狐兔纷纷古市游,灌城早已闻沟渠。

侯嬴吊唁悼公子,遗墓苍茫何处求?

译文:
信陵君当年在赵国救过邯郸,毛薛诸公都对他十分喜欢。
怅然望着夷门感叹饮剑,徘徊着回到函谷关却心有不甘。
魏王不重用好儿子,醇美的美酒和漂亮的女子最终都成空。
虽然兵法中有宾客的书信,但合纵的策略还未能成功洗刷诸侯的耻辱。
在大梁为君主频频驻足,燕赵两地萧条之下都流泪。
荆轲一旦离去就再也找不回来的人,朱亥已经去世了谁能成为屠夫?
狐狸兔子在古城中四处游走,灌城已经被占领而沟渠早已存在。
侯嬴对公子充满悲哀并表示哀悼,他死后的坟墓在哪里寻找?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通过记叙侯嬴与朱亥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首句“信陵当日救邯郸”,点明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即信陵君在赵国之时,曾经帮助解救过邯郸之围。随后诗人通过对毛薛诸公的描绘,表现了他们对信陵君的赞赏和感激之情。

第二句“毛薛诸公尽结欢”,则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场景,信陵君的义举得到了众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大家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纷纷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然而,尽管信陵君受到了大家的赞誉,但魏王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这从第三句“魏王不信佳公子”中可以略见端倪。

第四句“醇酒美人终已矣”,则是诗人对魏王态度的一种讽刺,暗示了即使拥有醇美的美酒和美丽的女子,也无法得到魏王的认可和重用。这种讽刺不仅揭示了信陵君的无奈,也引发了对其他英雄人物命运的担忧。

诗中还提到了兵法中的内容,如“兵法空名宾客书”,意指虽然兵法中有关于策略运用的篇章,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这种描写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也暗示了历史的残酷性和无常性。

最后两句“大梁为君频驻马,燕赵萧条同泪下”,则将焦点转移到了燕赵两国的命运上,指出即使是魏国这样的国家,也需要频繁地驻军来保护它的利益,而在燕赵两处,人们却只能黯然落泪。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的关注和忧虑。

诗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典故,如“荆轲一去无酒人”,“朱亥已没谁屠者”,“狐兔纷纷古市游”,“灌城早已知沟渠”。这些内容不仅增添了诗的历史色彩,也使得整首诗更富有内涵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