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陈桥已着鞭,先生归伴白云眠。
务光不与人间事,却浪相传是睡仙。
【注释】
陈图南:即陈抟(音tuán),五代宋初道士。曾隐居华山,号扶摇子。传说其有神术,能乘气而游。后被召入宫,封光禄大夫。因不乐仕宦,又逃归华山。
“点检”句:点检,考核、查看。陈桥,在今河南开封西南。相传后周太祖郭威于广顺四年(公元954年)率兵南下时,路过汴河之陈桥驿(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时驻留,故称陈桥。鞭,用马鞭打马前进。这里比喻考核。
“先生”句:先生,指陈抟。白云眠,指神仙。这两句说:陈图南先生归隐之后,可以随同白云一同安睡。
“务光”句:务光,即箕子,商朝末年人,字叔齐。他因谏言纣王无道而被流放为商朝奴隶,后来逃到商汤墓地,披发佯狂,以示不臣之心,被商汤赦免。相传他死时,商汤梦见他,商汤问他:“你为什么这样高兴?”箕子回答说:“我听说,鸟兽死了以后变成蝉,鱼鳖死后变成龟。我现在虽然死了,但精神却与天相应。”这里用箕子的故事来比喻陈图南的仙人身份。浪相传是睡仙,浪字原义为波涛,这里指随便地流传。这两句说:你既然不屑于做人间的事,那我们就随便传颂你是睡仙吧。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诗人陈图南的诗。诗中通过描写陈图南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其高尚品德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作品。
首句“点检陈桥已着鞭”,描绘了一幅诗人陈图南回到家乡的情景。陈图南在离开家乡前,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只待时机成熟便归隐山林。“点检”一词,既体现了诗人对陈图南的敬重之情,又表现了他对陈图南归隐生活的好奇与期盼。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将陈图南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句“先生归伴白云眠”,进一步描绘了陈图南归隐后的生活状态。陈图南选择与白云相伴,过一种清静自在的生活,这与他高洁的品质相得益彰。这里的“白云”象征着纯洁和自由,而陈图南则以身作则,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仙人。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对陈图南品质的赞赏和敬仰之情。
第三句“务光不与人间事”,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故事。务光是商朝末年的贤士,因为反对商纣王的暴政而遭到流放。他宁愿选择死亡也不屈服于权贵的压迫。这里的“不与人间事”意味着陈图南选择了远离世俗纷扰的道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陈图南精神境界的钦佩和向往之情。
尾句“却浪相传是睡仙”,则是对陈图南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升华。诗人认为陈图南虽然没有做过官,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是非常丰富的,他像一位仙人一样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在这里,“却浪相传是睡仙”是对陈图南生活状态的巧妙比喻。它既表达了诗人对陈图南生活态度的认同,也暗示了陈图南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陈图南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