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谁构碧峰巅,此日登临总俊贤。
满地绿苔真净界,悬崖古木起寒烟。
闲游试蹑乘云石,渴饮偏寻卓锡泉。
昔日白牛看不见,空留古迹至今传。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通过描绘白牛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 禅房谁构碧峰巅,此日登临总俊贤。

  • 注释: 禅房(佛寺中的僧房)是谁建造在碧绿的山峰之巅?今日我登上这座山峰,真是英才出众。
  • 赏析: “禅房”通常与宗教活动相关,而此处提到“碧峰巅”,表明诗人在此攀登,可见其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登山活动的热衷。“此日登临总俊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今天能够登临此地感到自豪和荣幸,认为这既是对自己才艺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和挑战。

第二句: 满地绿苔真净界,悬崖古木起寒烟。

  • 注释: 满地的绿色苔藓构成了一个清净的世界;高悬于峭壁之上的古树散发出淡淡的寒意,仿佛云雾升腾。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绿色的苔藓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生机,而高耸的古木与飘动的云雾又增添了一份神秘与超脱感。这样的描写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对山林的向往与赞美。

第三句: 闲游试蹑乘云石,渴饮偏寻卓锡泉。

  • 注释: 在闲暇之余,尝试着踏上一块通往云端的石头,寻找那传说中能让人长生不老的水泉。
  • 赏析: 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好奇心和探险精神。通过亲身体验,诗人试图探寻那些未知的自然奥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第四句: 昔日白牛看不见,空留古迹至今传。

  • 注释: 曾经的白牛已经看不到踪影,但它留下的遗迹却仍然被人们传颂。
  • 赏析: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既揭示了诗人对白牛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诗人通过对白牛这一具体对象的怀念,引申出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白牛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历史遗迹以及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