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钟隐隐凌云杪,晓树苍苍满露团。
贝阙星流春色动,铜龙漏滴佩声寒。
忽惊风雨知韶奏,始识威仪陋汉官。
冬至圜丘催大祀,皇穹早已格鸣銮。
至前习仪朝天宫
清钟隐隐凌云杪,晓树苍苍满露团。
贝阙星流春色动,铜龙漏滴佩声寒。
忽惊风雨知韶奏,始识威仪陋汉官。
冬至圜丘催大祀,皇穹早已格鸣銮。
【注释】
至前:到前面。习仪:演习礼仪。朝天宫:指皇宫。
清钟隐隐凌云杪,晓树苍苍满露团。
清钟隐隐在高高的云端,早晨的树上布满了露水。
贝阙(bì jué):帝王宫殿。星流:星宿运行。春色:春天的景象。韶奏:乐曲。
铜龙漏滴:指计时器的声音。佩声寒:指皇帝佩饰的声音。
忽惊风雨知韶奏,始识威仪陋汉官。
忽然被风雨惊醒,才知道是演奏音乐。开始认识到威仪比汉朝的官员要简陋。
冬至:冬至日为阴气最盛之时,阳气渐退,万物收藏。圆丘:圆形祭坛。冬至日在此祭祀天地。
皇穹:天空。已:已经。格:通“格”,指使…成为正道。鸣銮:指皇帝的车铃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全篇以咏史的方式写景抒情,通过描写宫廷中的音乐、仪表等细节来反映当时的政治腐败和朝廷生活的奢华浮华。
首联“清钟隐隐凌云杪,晓树苍苍满露团。”描绘了清晨时分,钟声悠扬,晨树露珠晶莹的景象。这里的“清钟”和“晓树”都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和富丽。
颔联“贝阙星流春色动,铜龙漏滴佩声寒。”则转入室内,描述了宫中的华丽景象。“贝阙”和“铜龙”都是皇家的象征物,这里用来比喻宫廷中的繁华和奢侈。
颈联“忽惊风雨知韶奏,始识威仪陋汉宫。”突然听到风雨之声,才发现原来这是皇帝在演奏音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腐败的不满和对古代贤臣的怀念。
尾联“冬至圜丘催大祀,皇穹早已格鸣銮。”则转向了主题,指出冬至日的祭祀活动已经在皇帝的引导下成为了一种仪式,而真正的正义和秩序已经不存在了。
这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堕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