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万里入南台,槛外诸山次第开。
北海张筵缘福地,西京留客尽仙才。
凄清虎啸林间出,绕缭鸾笙天际来。
为问昔人栖隐处,飞霞此去有蓬莱。

童使君邀游清源山同蔡中丞王符卿二首

风烟万里入南台,槛外诸山次第开。

北海张筵缘福地,西京留客尽仙才。

凄清虎啸林间出,绕缭鸾笙天际来。

为问昔人栖隐处,飞霞此去有蓬莱。

【注释】

  1. 童使君:指童贯,北宋奸臣。
  2. 清源山:位于今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境内,是一处风景名胜区。
  3. 南台:指福州的南台山,山上有古迹如南台寺等。
  4. 槛外诸山次第开:形容山峦在视野之外逐渐展开。
  5. 北海张筵:指在北海(今北京北海公园)举行盛宴。
  6. 西京留客:指在长安(今西安)留下客人。
  7. 清清虎啸:指老虎的咆哮声清晰可闻。
  8. 绕缭鸾笙:形容音乐美妙动听,如同鸾鸟在空中盘旋飞翔的声音。
  9. 飞霞此去:意指此处风景优美,如同仙境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福建清源山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句“风烟万里入南台”,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只见风烟弥漫,仿佛跨越万里之遥来到了南方的土地。这种景象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豪迈与开阔。

“槛外诸山次第开”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山峦在视野之外逐渐展开,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三句“北海张筵缘福地,西京留客尽仙才”,则转向了人文景观。诗人在这里借指古代帝王举办宴会的地方,如北海、西京等地。这里的“留客”意味着诗人在游览的过程中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热情款待,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最后两句“凄清虎啸林间出,绕缭鸾笙天际来”则是对声音的描绘。老虎的咆哮声在林间回荡,如同一首激昂的交响乐;而鸾鸟在空中盘旋飞翔的声音,则如同一曲优美的旋律。这两种声音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听觉画面。

尾句“为问昔人栖隐处,飞霞此去有蓬莱”则是对诗人自己归宿的想象。这里用“昔人”指代历史上那些隐居山林的高士们,他们远离尘嚣,过着宁静的生活。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找到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