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胜千峰认此奇,足音何日到山眉。
无言对景堪忘世,有响传声却是谁。
每见白云生几席,几翻时雨及花枝。
磨崖写尽平生兴,我亦能歌石谷诗。

【解析】

本诗题下原注:“石谷先生为吴提学宪副,余过其地,因以一绝寄之。”据“石谷”二字可知,作者应是明代人。这首诗作于明万历年间的某年,作者在游览石谷胜景时有感而发,遂写下了此诗。

首联:“择胜千峰认此奇,足音何日到山眉。”意思是:我选择千峰胜景来寻找这奇特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听到我的脚步声。“千峰”,即指石洞。“千峰”,这里用来形容石洞的景色。“此奇”,“千峰”中的“奇”,“千峰”中的“奇”。

颔联:“无言对景堪忘世,有响传声却是谁。”意谓:面对如此美景,我竟忘了世上的烦恼;那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却又是谁在耳边回响?这是说,石谷的美景使作者忘却尘世烦忧,但那阵阵风声又勾起作者对人间往事的怀念。“却是谁”三字点出诗人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无限热爱和赞叹之情。

颈联:“每见白云生几席,几翻时雨及花枝。”“白云”、“花枝”皆写石谷的景色。“白云生几席,时雨落花枝”两句,写景如画,极富诗情画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谷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尾联:“磨崖写尽平生兴,我亦能歌石谷诗。”意思是:我在石谷的摩崖石刻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把石谷的美景唱成了一首诗歌。

从整首诗歌看,诗人通过对石谷胜景的描绘、咏叹,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赏析:

《游石谷》是一首纪行诗,记述了诗人在吴中石谷的游历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内心的喜悦与兴奋,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择胜千峰认此奇,足音何日到山眉。”意思是:我选择千峰胜景来寻找这奇特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听到我的脚步声。“千峰”,即指石洞。“千峰”中的“奇”,“千峰”中的“奇”。“此奇”,指千峰胜地。“足音”,指诗人的脚步声。诗人在万壑千峰中寻觅,终于来到这个令人陶醉的胜地,不禁喜不自禁,情不自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颔联“无言对景堪忘世,有响传声却是谁。”“有响”,指石洞内传来的种种声响。“却是谁”,既指传声的源头,也含有感叹的意思。诗人面对如此美景,竟忘了世上的烦恼;那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却又是谁在耳边回响?这是说,石谷的美景使作者忘却尘世烦忧,但那阵阵风声又勾起作者对人间往事的怀念。“却是谁”三字点出诗人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无限热爱和赞叹之情。

颈联“每见白云生几席,几翻时雨及花枝。”“白云”、“花枝”皆写石谷的景色。“白云生几席”写的是石谷的云气缭绕;“时雨及花枝”写的是时雨滋润着石谷的花木。这两句诗描写了石谷的秀美景色,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尾联“磨崖写尽平生兴,我亦能歌石谷诗。”意思是:我在石谷的摩崖石刻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把石谷的美景唱成了一首诗歌。

从整首诗歌看,诗人通过对石谷胜景的描绘、咏叹,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