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连沧海北长江,庾岭分明迫上苍。
唐相为谁开此道,涧松犹自领年光。
货通南土诛求尽,泉界红梅去任忙。
丁巳肩舆又南至,羞将短鬓犯寒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考生赏析诗句“涧松犹自领年光”的意思。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并理解诗歌思想主旨,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表现手法);2.该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3.该诗句有何特色;4.给该诗句打一个分数。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赏析时要围绕以上四点展开。首先明确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译文:南连沧海北长江,庾岭分明迫上苍。唐相为谁开此道?涧松犹自领年光。商贾货物通行南北,征役诛求尽到边疆,泉界红梅随水飘香,任凭人忙碌不停。丁巳肩舆又南至,羞将短鬓犯寒霜。

赏析:

首联写大庾岭南北的地理形势。诗人站在过岭亭上,遥望岭南与北江分界的山峰——大庾岭,只觉得它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山在天外,岭接苍穹,显得非常陡峭,仿佛与天相接。诗人用“过”字概括了这一景象。

颔联写大庾岭上的松树。诗人说,大庾岭上的松树还是当年唐丞相留下的,它们已经活了许多年。这句中的“为谁”,就是诗人的自问自答,意思是:这些松树为什么还如此茂盛?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颈联写大庾岭上的商人。他们往来于南北之间,生意兴隆,货财丰富。这里所说的征役诛求,指征役和诛杀。诗人用一“尽”字概括了这一现象:征役和诛杀都到了边境。这里的“红梅”,是诗人的想象之辞,他看到泉水边开满了梅花,想到那些被征发去打仗的百姓们,一定也是满腹忧愁。

尾句写诗人本人。经过大庾岭,诗人不禁感到有些害羞:自己年已半百,头发白了,还远涉千里来到这险峻的地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