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乡榜解争魁,京国担囊几往来。
日月阶梯探吏部,云霄步武谢风雷。
专城已把牛刀试,枕块空惊鬼录催。
吊屈何愁无贾谊,楚云湘水自生哀。
【注释】
- 靖安尹:官名,宋徽宗政和年间始置。掌监察、提刑、通判三事,相当于后来的知府。吴翼之:生平不详。
- 少年乡榜解争魁:指少年时科举考试名列前茅。乡榜解争:乡试考中第一名,为解元。
- 京国担囊几往来:在京师(京城)之间来回奔波。担囊:背着行李。
- 日月阶梯探吏部:用比喻的手法说自己在官场上的升迁就像登上日月的阶梯一样,一步步向上爬。吏部:指吏部尚书。
- 云霄步武谢风雷:指自己像天上的云彩那样自由自在,有如神龙腾云驾雾,又像骏马在青云之上飞奔,表示自己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得心应手。
- 专城已把牛刀试:专城:特指京城。牛刀:喻意大材小用,这里指才高八斗却屈就于小小的地方官位。
- 枕块空惊鬼录催:枕着枕头,因思念家乡而感到痛苦。鬼录催:形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同鬼魅在催促一样。
- 吊屈何愁无贾谊: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因为政治上的失意而悲叹自己的遭遇,被贬谪到长沙。此处用贾谊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并不担心没有出路。
- 楚云湘水自生哀:楚天辽阔、云水苍茫,让人心生哀愁。
【赏析】
此诗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吴翼之在悼念他的好友兼同事张舜民。张舜民去世后,作者深感痛惜,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好友的怀念之情。
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张舜民年少成名,科举及第,在京国之间来回奔波,步步高升。第二段则描绘了张舜民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如同登月揽星,无所不能。第三段则是诗人对张舜民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失去挚友的痛苦。最后一段则用贾谊的例子,说明即使面对困境也能有所作为。
此诗以悼亡为主题,通过对张舜民一生的描写,展现了其一生的成就与挫折,以及作者对其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张舜民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诗歌也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