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谁家送酒频,南阳一骑走红尘。
铜鞮唱月延今我,岘石沉江笑昔人。
秋嶂挥杯添话柄,暮云翘首忆儒绅。
常疑诸葛增烦恼,不向隆中作逸民。
七夕节,谁家送了酒频繁?在南阳城,有一人骑马飞驰。
铜韘唱月延至今,我则感叹昔日人。
秋嶂挥杯话旧事,暮云翘首忆儒绅。
常疑诸葛增烦恼,不向隆中作逸民。
译文:
七夕节,谁家送了酒频繁?在南阳城,有一人骑马飞驰。
铜韘唱月延至今,我则感叹昔日人。
秋嶂挥杯话旧事,暮云翘首忆儒绅。
常疑诸葛增烦恼,不向隆中作逸民。
注释:
- 七夕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的七月初七。
- 谁家送了酒频繁:指的是在某个地方,有人频繁地送酒。
- 铜韘唱月延至今:这里的“铜韘”是指一种乐器,“唱月”则是形容音乐优美,能引起人们对月亮的联想。
- 岘石沉江笑昔人:这里的“岘石”指的是山中的石头,“沉江”则是指石头被水流冲走。
- 秋嶂挥杯添话柄:这里的“秋嶂”是指秋天的山岭,“挥杯”则是形容人们在饮酒时的情景,“添话柄”则是形容人们通过喝酒来交流话题。
- 暮云翘首忆儒绅:这里的“暮云”是指傍晚的天空,“翘首”则是形容人们仰望天空的样子,“忆儒绅”则是形容人们思念那些有学问的人。
- 常疑诸葛增烦恼:这里的“诸葛”是指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
- 不向隆中作逸民:这里的“隆中”是指东汉未年的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作逸民”则是形容诸葛亮选择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通过对七夕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