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辞人喧,浮舟信沿洄。
连雨忽澄霁,千崖洗莓苔。
遂登铜井巅,旷望无氛埃。
川豁波浩浩,云卷天地开。
飞流洒空中,长飙荐惊雷。
却顾西落日,松声暝猿哀。
于此若可憩,抚景相徘徊。
【注释】
五月:指农历五月。辞人:文人、官员。喧:喧嚣嘈杂。信:果然。沿洄:沿着江河向下游流去。连雨:连绵不断的春雨。忽:忽然。澄霁:晴朗。莓苔:苔藓。遂:于是。铜井:古地名,在今安徽铜陵市西北。巅:山顶。氛埃:云雾,烟尘。川豁:河流开阔。波浩浩:波澜壮阔。云卷:云层翻卷。天地开:宇宙间万物呈现一派生机。长飙:狂风。荐:吹动。惊雷:霹雳。却顾:回头顾视。西落日:夕阳西下。暝猿哀:夜幕降临时猿猴的叫声悲切凄凉。若可憩:可以休息一下。抚景相徘徊:凭倚着风景久久徘徊。
【译文】
五月,辞官闲居的人喧闹不已,我乘船顺流而下,果然如愿以偿地回到了家乡。
连续不断的春雨突然停了,千峰万壑被洗刷得一尘不染。
于是登上铜井的最高点,开阔的视野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
河水奔流不息,波涛汹涌澎湃,云层翻滚,天空与大地分不清界限。
飞流直下的瀑布溅起的水花,像长风一样刮起了惊雷。
回头望见西方太阳已落下,松树发出阵阵声响,猿猴叫声凄凉哀怨。
如果可以在这里稍作停留,我就在这凭倚着风景久久徘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五月,从长安返回铜陵时所作。首联写诗人归舟顺流而下,一路上“浮舟”、“沿洄”,终于回到家乡。中间四句描写太湖之景。首二句说五月的太湖上,辞官的游子们正喧腾着返家。“五月”二字既点明了时间,又烘托了气氛,渲染了景色。次二句写湖上晴雨变化无常:“连雨忽澄霁”,是说春雨来得急,去得更猛,转眼间就“澄霁”,天气放晴了。“千崖洗莓苔”是说经过春雨洗涤之后,山岩上的青苔都给洗掉了,露出了青山的颜色。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春雨的短暂,而且写出了春雨后山水间的新鲜和明净。三、四两句承上启下,由眼前实景转向远景虚景:“遂登铜井巅,旷望无氛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登上铜井山顶,放眼望去,只见一片开阔无阻的景象,没有一丝云气遮拦视线。“川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景象。诗人把江水比作风浪,把天空比作风云,生动形象地把江南水乡那种风平浪静,水天相接的景象展现出来。五、六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写诗人站在山头回望,只见西边太阳已经落山,远处树林里传来猿声,令人不禁想起“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句。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和抒情,“于此若可憩,抚景相徘徊”的意思是说,在这里我可以歇息一下,久久地徘徊在美景之中,尽情领略江南水乡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