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景常欣秋候至,秋深萧瑟又堪伤。
楚山落木初悲客,巫峡啼猿正断肠。
土鼓迎寒虫织苦,金风啸律雁飞忙。
那堪寂寞荒斋里,雨滴梧桐夜未央。
【注释】
畏景:畏惧秋景。常欣:常常欣喜。秋候:秋天的季节。萧瑟:形容秋日凄凉寂静的景色。又堪:又令人感到。客:旅人,过路的人。楚山:指楚国的山。落木:树叶落下。初悲:刚刚感到悲伤。巫峡:即瞿塘峡,在重庆市北,以三峡中最为雄险著称。啼猿:传说古代多猿的地方常有哀怨的猿声,这里借指猿声。断肠:十分痛苦。土鼓:古代的一种乐器。迎寒虫织苦:迎着寒冷的天气,虫子鸣叫,好像在织网一样的声音。苦:凄厉。金风:秋风,金风呼啸是指秋风声如雷鸣。啸律雁阵:雁阵飞行时发出阵阵响声。律:节奏,这里比喻雁阵。荒斋:空寂的书房,这里代指作者自己。夜未央:夜晚尚未结束。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秋天景色和自己的孤独处境,表达了对国事忧虑和个人身世飘零的感慨之情。
【赏析】
《秋雨》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诗的前二句写秋深时节,秋雨绵绵,令人伤悲;后两句写在荒斋中听到蟋蟀和猿啼声,更增添了寂寞之感。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畏景常欣秋候至”,第一句说诗人对秋景感到敬畏而喜悦,因为秋天已经到来。这里的“常”字表现出他对秋色的熟悉和欣赏。
“秋深萧瑟又堪伤”,第二句写秋天的深秋,景色更加萧条凄凉,令人感到伤心。这里的“萧瑟”一词用来形容秋日凄凉寂静的景色,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楚山落木初悲客,巫峡啼猿正断肠”,第三、四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情。诗人看到楚山的落叶开始飘落,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悲伤;而巫峡中的猿啼声则更加悲惨,让人感到心肠都要断了。这里的“悲”、“断肠”等词语都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土鼓迎寒虫织苦,金风啸律雁飞忙”,第五、六句则描述了秋天的另一种景象。诗人听到土鼓声迎接寒冷的气息,仿佛虫子们在织网一样的声音;同时秋风呼啸,雁群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忙碌地飞翔。这些景象都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受。
“那堪寂寞荒斋里,雨滴梧桐夜未央”,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内心独白的体现。他独自坐在荒废的书房中,听着窗外的雨声滴落在梧桐树上,夜色还未完全降临。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孤独与寂寞,表达了对国事忧虑和个人身世飘零的感慨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高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