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岘台前新水盈,凭高廓落尽秋声。
地藏炎热乘阳极,人善忧思感气清。
四运偏宜伤宋玉,五悲犹复类卢生。
缠蚕处茧纷相似,欲学冲虚一魄营。
【注释】
拟岘台前新水盈:指汉末诗人王粲《登楼赋》有“临广都之未央,平原多异石”句。岘台:在湖北襄阳西北。新:刚刚流过。
凭高廓落尽秋声:站在高处眺望,秋风萧瑟,吹得落叶纷飞。廓落:空阔。
地藏炎热乘阳极:指阳气极盛,地热也盛。地藏:地中之气。炎热:热气。乘:乘袭、侵袭。阳极:指太阳直射,阳光最炽烈之时。
人善忧思感气清:人的好思想能感化万物,使它们清明起来。
四运偏宜伤宋玉:指四季变化对宋玉的才华有所影响。宋玉,战国时楚国辞赋家。他因才子而遭楚怀王疏远,抑郁寡欢,作有《九辩》、《九歌》等作品。四运:指春夏秋冬四季。
五悲犹复类卢生:即指《文选·潘岳《悼亡诗》序》中的“悲夫,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若今逍遥津之歌,岂唯数声而止哉!五悲:指悲伤五种情感。卢生:指晋代文人潘岳。
缠蚕处茧纷相似:指蚕吐丝作茧,其状如纷乱的丝絮。
欲学冲虚一魄营:意欲学习冲虚先生(指庄子)的养生术,使自己的精神不受外界干扰,保持清明状态的修炼方法。
【赏析】
此为组诗的第二首。第一首写秋雨连绵不断,作者以“秋雨三首”为题,抒发自己孤凄之感和怀才不遇之情。此诗写秋天的景色,借景抒情,寄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
开头两句:“拟岘台前新水盈,凭高廓落尽秋声。”王粲《登楼赋》:“临广都之未央兮,平原多异石。”王粲登岘山台,见新水盈满,于是凭高俯瞰,秋声一片。“新水”,是眼前实景,“盈”字写出了水量之多;“凭高廓落”是说作者伫立高楼之上,放眼远望,秋意盎然。“尽”字写出了秋声无处不在,无所不闻。这两句写诗人登上高楼,面对秋景,心旷神怡,但内心却感到一种孤独凄凉。
“地藏炎热乘阳极”,承接上句而来。这里的意思是阳气极盛,地热也就更盛,这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但作者并不这样看,而是认为这种天气对人来说是一种伤害。“地藏炎热乘阳极”,意思是地热太盛,天气太热。这两句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
接下来两句:“人善忧思感气清。”意思是人的好思想能感化万物,使它们清明起来。这两句是对前面两句的延伸和深化。作者认为,虽然自然现象千变万化,但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能洞察其中的奥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周围的环境,使其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最后两句:“四运偏宜伤宋玉,五悲犹复类卢生。”意思是四季变化对宋玉的才华有所影响,而五种情感(喜、怒、哀、乐、爱)则使他更加痛苦。这里的“五悲”是指五种情感,分别是喜、怒、哀、乐、爱。这些情感对人的身心都有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精神崩溃。这两句通过描述宋玉的情感状态,进一步强调了人生在世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