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鸟弄美响,日啼檐间树。
檐树多佳阴,覆我庭前路。
主人懒出门,坐卧送宵曙。
若云此中非,黄鸟亦应去。
黄鹂鸣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檐下树荫,遮阴我庭前小道。
主人懒于出门,静坐欣赏清晨的美景。
黄莺若非此地,也该飞去别处。
黄鸟弄美响,日啼檐间树。
檐树多佳阴,覆我庭前路。
主人懒出门,坐卧送宵曙。
若云此中非,黄鸟亦应去。
黄鹂鸣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檐下树荫,遮阴我庭前小道。
主人懒于出门,静坐欣赏清晨的美景。
黄莺若非此地,也该飞去别处。
【注释】 晓闻:清晨听说;兼呈:也来拜访;远客:远方来的客人。 霜林:霜打的树林。栖鸟:栖息在树的鸟。冷:寂静无声。 曙听:清晨聆听。语檐间:从屋檐上传来的鸟鸣声。 争盼朝暾出:争相等待朝阳升起。 移羽就其暄:将鸟儿迁移到有阳光的地方。 篱外犬忽吠,有客至我门:门外突然传来狗叫的声音,是有人来了。 问客何能早,云从远道还:询问客人为什么来得如此早,原来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 命仆烧松火
【解析】 (1)“夜起见明月”,是说诗人在夜深时起床观赏月亮。 (2)“渐低西南隅”,指月亮慢慢落下,渐渐隐没在西南角了。这是诗人观景的体会。 (3)“光华射虚檐”:月华映照到虚设的屋檐上。 (4)“照我床头书”,意思是月光映入床前的窗前,照亮了床头的书册。 (5)“开函见细字,历历如贯珠”:打开书函,看见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像串成一串珍珠一样清晰可见。这两句写诗人读书的情景。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通过描写郊游中所见的景物和感受,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每出幽寻杖短藜”,“幽”是“僻静”的意思;“寻”即“访”;“藜”是一种植物,这里借指杖(拐杖);“杖短藜”是指拄着一根短拐杖。这一句的意思是:每次外出到郊外游览的时候,总是拄着一支短拐杖,在僻静处去探访自然风光。诗人以“每”“出”二字领起两句,写出了出游之频、之勤。 第二句“无穷胜事惬幽期”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充满了诗意。 雨后 阴阴春日暖风轻,新水溪湾到岸平。 宿雨湿山深树暗,夕阳开浦远山明。 注释: - 阴阴春日暖风轻:春天的天气阴沉而温暖,微风轻轻吹过。 - 新水溪湾到岸平:新的水流在岸边形成湾流,水面平静,仿佛被擦拭过一样。 - 宿雨湿山深树暗:昨夜的雨让山变得湿漉漉,树变得暗淡,好像被浸泡过一样。 - 夕阳开浦远山明:夕阳西下,波光粼粼,远方的山变得更加明亮。 赏析:
【注释】 江上看山:站在江边看山,视野开阔,更觉得山的青翠。 因之:因此。因,表因果关系。 认熟:指熟悉。 藉:依靠。生,指同伴或友人,此处是“借助”的意思。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江上观赏山景,被那苍翠欲滴的青山深深吸引,更喜爱那山旁的白云缭绕,于是辨认出熟悉的山路,独自拄杖前行。全诗清新隽永,别具风韵。首句写远望,次句写近察,三句写识别,末句写自赏。前两句写山色之美好,后两句写自己独行之自在
【注释】: 茂之:诗人的朋友。 走笔:即“行笔”,随手挥写。 片帆已挂晓须开,无奈游情日与催。 译文:片帆已高挂于清晨的江面,我的心情却被这美景所吸引,难以自持。但无奈的是,随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我对游玩的渴望也日益加深。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人在清晨时分,看到江面上的帆已经高高升起,不禁被这美景所吸引,无法自持。他感叹自己的心情也被这美景所打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田园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园家 - 描述了诗人居住的地方,一个朴素而自然的乡村。"园家"意味着诗人以园中的小屋为家,过着简朴的生活。 2. 茅屋野人家 - 描述了诗人的住所是一个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子。"茅屋"指的是用稻草或者麦杆等材料制成的屋顶,"野家"则强调了这种房子的原始性和简朴性
桃叶曲 桃叶渡头桃叶春,家家桃叶斗妆新。 不知何处初来客,未省吴姬会笑人。 注释:桃花盛开的渡头,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每户人家都打扮得十分美丽。不知道是谁从哪里来到这里,也不知道吴地的姑娘是否知道有客人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在这样的季节里的生活。诗中通过“桃叶渡头桃叶春”这样的描述,展现了江南春季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感知,理解诗歌大意,分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人的情感,并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特点。最后还要考虑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本题中“坐月”的意思是:在月光下坐着。“明月为我至,终夜与徘徊。”意思是:月光为伴
【解析】 (1)“夜起见明月”,是说诗人在夜深时起床观赏月亮。 (2)“渐低西南隅”,指月亮慢慢落下,渐渐隐没在西南角了。这是诗人观景的体会。 (3)“光华射虚檐”:月华映照到虚设的屋檐上。 (4)“照我床头书”,意思是月光映入床前的窗前,照亮了床头的书册。 (5)“开函见细字,历历如贯珠”:打开书函,看见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像串成一串珍珠一样清晰可见。这两句写诗人读书的情景。
【注释】 江上看山:站在江边看山,视野开阔,更觉得山的青翠。 因之:因此。因,表因果关系。 认熟:指熟悉。 藉:依靠。生,指同伴或友人,此处是“借助”的意思。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江上观赏山景,被那苍翠欲滴的青山深深吸引,更喜爱那山旁的白云缭绕,于是辨认出熟悉的山路,独自拄杖前行。全诗清新隽永,别具风韵。首句写远望,次句写近察,三句写识别,末句写自赏。前两句写山色之美好,后两句写自己独行之自在
【注释】: 茂之:诗人的朋友。 走笔:即“行笔”,随手挥写。 片帆已挂晓须开,无奈游情日与催。 译文:片帆已高挂于清晨的江面,我的心情却被这美景所吸引,难以自持。但无奈的是,随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我对游玩的渴望也日益加深。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人在清晨时分,看到江面上的帆已经高高升起,不禁被这美景所吸引,无法自持。他感叹自己的心情也被这美景所打动
【注释】 晓闻:清晨听说;兼呈:也来拜访;远客:远方来的客人。 霜林:霜打的树林。栖鸟:栖息在树的鸟。冷:寂静无声。 曙听:清晨聆听。语檐间:从屋檐上传来的鸟鸣声。 争盼朝暾出:争相等待朝阳升起。 移羽就其暄:将鸟儿迁移到有阳光的地方。 篱外犬忽吠,有客至我门:门外突然传来狗叫的声音,是有人来了。 问客何能早,云从远道还:询问客人为什么来得如此早,原来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 命仆烧松火
送徐千户之甘州 春风初寒,试穿着越地的薄罗长袍,为了买一把宝刀,不惜花费千金。 马援没有在口袋中携带薏苡(一种药草),张骞的船槎上却有葡萄。 昆仑山向西去黄河很远,函谷关东来紫气高悬。 为何相逢又相别?陇上的云边和月夜都显得劳人伤悲。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对朋友徐千户即将远行的依依不舍,以及对其未来路途的深深祝福与期盼。首句以“春寒初试越罗袍”起兴,点明季节、地点、人物及所做之事
【注释】木兰船:木兰船,一种小船。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边柳的诗。开头两句“朝送木兰船,暮迎征马鞭”写送别的情景,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对象。“非关离别苦,生长在江边”则点明了这棵柳树的特点——长在江边,与离别的苦没有关系。整首诗意境优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