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无暄候,不知冬与春。
朝来原上草,忽见一丛新。
能乱行边思,浑迷望里神。
天涯三月暮,犹作未归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边地草色初生时的新奇感受和思乡情怀。首二句“北地无暄候,不知冬与春”,点明诗题,即写边塞早春的景色。“北地”是说北方边远寒冷之地,“无暄”是说天气寒冷,没有暖意,故说“无暄候”。“忽见一丛新”一句,写在严寒中看到草芽儿冒出,感到意外惊喜,也说明春天已经来临。第三句“能乱行边思”是承接上句,进一步写边地春天来临时的奇景:草丛里长满了嫩苗,仿佛把边关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搅得心烦意乱。第四句“浑迷望里神”是承接上句,进一步写这些新奇景物使人产生幻觉,好像连远在天涯的人也被迷惑了似的。末两句“天涯三月暮,犹作未归人”,写边塞的暮春时节,仍然有身在异地而未还故乡的游子。
【答案】
译文:
北地气候冷清,没有温暖的气候,所以不知道冬天与春天的变换。
原野上的草丛忽然间冒出了新芽,使人们感到十分新鲜惊奇。
这新奇的景色搅乱了士兵们的思念家乡的心情,使他们恍如置身在天边。
可是,天涯三月正是暮春,战士们仍不能回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早春边塞风光的五言绝句。诗中以草芽初生为题,写早春景象,抒发诗人久戍边关,思乡怀亲之情。
首句“北地无暄候,不知冬与春”,点出地点,交代了时令。“暄”指阳光和煦,“暄候”是指气候温暖。“北地”是说北方边远寒冷之地,“无暄”是说天气寒冷,没有暖意。“不知”是说作者对于冬天和春天的区别并不十分清楚,因为自己长期生活在这里,对季节变化已熟视无睹。这句看似平淡,实际上却饱含着深沉的感情色彩。
第二句“朝来原上草,忽见一丛新”。这里,诗人通过观察,发现原野上的草居然长出了新芽,他感到非常吃惊。一个“忽”字,不仅写出了他对新发现的惊喜之情,而且表现出他对春天到来的敏感和觉察。这两句诗,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第三、四句紧承前两句,写新长出的草芽儿,给将士们带来的影响。“能乱”是说草芽儿把将士们思乡的情绪搅乱了。“浑迷”是说将士们仿佛被那丛新长的草弄得迷糊了,他们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漠之中,无法分辨方向。“望里神”是说将士们望着那丛新长出的草芽儿发愣,神情恍惚。“犹作未归人”是最后一句,写将士们在这样的景象面前,更加想念家乡了。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感人。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既描写了边塞早春的景色,也反映了将士们思乡怀亲的情感。诗中的“新”“忽”“浑”“犹”等词都很传神,使这首诗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