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彤云拥帝京,帆开秋影下彭城。
三千未拜诸羌客,百万新传小范兵。
水带龙沟联巨舰,山围鹄垄树危旌。
伫看妙术酬明主,肯把常谈慰老生。

【注释】:

①彤云:赤色云霞,这里指朝廷。

②彭城: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附近。

③三千:指羌族士兵。诸羌:指羌族,羌族是古代西北民族的统称。

④小范兵:指范增,战国时楚国大臣,曾率军助刘邦打败项羽。

⑤龙沟:指长江。

⑥鹄垄:指庐山,即东晋谢安隐居的地方。

⑦妙术:高超的本领。明主:英明的君主。

⑧常谈:老生常谈。慰:安慰。

【译文】:

我站在北望,看到朝霞映红了京城的天空,帆影在秋天里飘荡下来,抵达了彭城。

三千羌族的士兵还没有拜见皇帝,百万军队却已经由小范将军率领出征。

长江上水波激荡着巨舰,山间云雾缭绕着高高的旌旗。

我期待着用高超的武艺来报答英明的君主,也不愿意再用老生常谈来安慰那些年迈的人。

【赏析】:

《过彭城》为宋·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所作。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无限忠诚之情。

首句“北望彤云拥帝京,帆开秋影下彭城”,写自己身处北方,远望南方的京城。这里的“彤云”指的是朝霞映红了京城的天空,而“帆开秋影”则描绘了长江上的船只在秋日里飘荡的景象。这些自然景色都暗示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忧虑。

接下来两句“三千未拜诸羌客,百万新传小范兵”,则是具体描述了自己在军中的经历。这里的“三千”可能是指羌族的士兵,而“百十万”则是指范增的军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士兵的关心和尊重。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他们的待遇,让他们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最后两句“水带龙沟联巨舰,山围鹄垄树危旌”,则是描绘了自己所在的战场环境。这里的“龙沟”指的是长江,而“鹄垄”则是庐山。这两个地方都充满了危险和挑战,需要士兵们具备高超的技能和勇气才能战胜敌人。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士兵生活、训练情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无限忠诚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军事斗争的深入理解和精湛技艺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