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城南访六朝,高台一望几萧条。
门前黄叶催年暮,林外青山觉路遥。
塔影常圆沙苑月,钟声静带楚江潮。
老僧宴坐耽禅定,送客何曾过虎桥。
【注】普德寺:位于今陕西西安城南。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作者对古寺普德寺的游览感受,诗人从南门进入,来到高高的佛塔前,眺望着萧条的景色,心中不禁生出些许感慨。
“门前黄叶催年暮”,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寺门前看到的情景:黄叶飘落,仿佛在催促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的“催”字,既表现了树叶的萧瑟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诗人感叹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不禁产生了一丝感伤之情。
“林外青山觉路遥”,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路途的感慨。诗人站在寺庙外的山路上,远眺着连绵起伏的青山,只觉得道路遥远,仿佛没有尽头。这里的“觉”字,不仅形容了山路的蜿蜒曲折,还表达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敬畏与期待。
“塔影常圆沙苑月,钟声静带楚江潮”,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普德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寺庙的宁静氛围。诗人观察到塔顶在月光下的影子总是圆满的,而当钟声悠扬响起时,仿佛能听到楚江的潮汐声。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祥和的佛教圣地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老僧宴坐耽禅定,送客何曾过虎桥。”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老僧的赞叹和对其行为的肯定。诗人看到老僧正在寺庙中宴坐修炼,沉浸在禅宗的修行之中,显得心无旁骛、专注致志。诗人对老僧的行为深感敬佩,认为其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从未有过虎桥的经历,以此说明自己的谦逊和低调。
整首诗通过对普德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建筑、自然风光以及佛教文化的赞美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考,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