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高阁已成丘,一道寒泉万木秋。
秘器尽□□□□,□□□禁故恩留。
碑题黄绢门人撰,草积青箱汉使收。
非是羊□□□□,□□□涕洒西州。
【注释】
1.王子:这里指作者的朋友张仲素。
2.会稽:郡名,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展袁相公墓:指袁高(字景文)的墓地。
3.寒泉万木秋:指秋日寒泉旁万木凋零的景象。
4.秘器:指灵柩。故:从前。恩留:恩情未尽。
5.黄绢:指代女子,因《汉书·王吉传》载:“孝元皇后,帝母弟也。尝为黄头公,故号之。”又据《汉官仪》载:“黄门令,秩二千石,主中宫门户、禁卫,出入奏事。”
6.门人:指张仲素。撰:撰写碑文。
7.青箱:指收藏书籍的箱子。汉使:指张仲素。收:收藏。
8.羊角哀:春秋时晋国大臣,曾与鲁国的左丘明交好。后被卖到齐国去,受齐简公虐待,最后自杀。西州:泛指边远地区。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张仲素是唐穆宗时宰相张固之子,以诗知名。《新唐书·文艺传》称其“有俊才”,《唐诗纪事》说他“工诗,尤长于歌行,与张籍、王建游处尤深”。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写的是一位女子的死讯,而这位女子的丈夫正是自己的朋友,因此,在吊唁的同时,还表达了对死者的同情和惋惜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切感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吊古诗。
首联“平津高阁已成丘,一道寒泉万木秋。”写景叙事,起句写景。平津即今天津,高阁即指天津城北高高的望海楼,已成为废墟。诗人由景及人,引出下文。“寒泉”二句,写墓地环境。寒泉,即北方的井水。万木秋,指秋天万物萧条的景象。“秘器”三句,写墓地内景。秘器,指盛放尸体的棺木;故恩,指过去的恩情;禁,通“荫”,庇护。这几句说,灵柩已经安放在寒泉旁的土丘上,过去恩情没有断绝。诗人用“寒泉”、“万木”、“秘器”等意象来烘托出墓地环境的冷寂凄清。这两句既是交代死者身份,也是对死者的一种悼念。“碑题黄绢门人撰,草积青箱汉使收。”写碑记内容和收葬过程。“黄绢”,指女子所织的锦帛,这里借指女子。“门人”,这里指张仲素。“撰”是撰写,“收”是指收回。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墓碑是由女子的门人所撰写的,草积青箱是汉使张仲素所收集的。“非是羊角哀,泣血洒西州。”“西州”,泛指边远之地。这两句意思是说,这不是羊角哀的故事,而是我伤心哭泣的地方。诗人运用“羊角哀”的典故,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死者的同情和哀悼之情。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但感情却十分真挚深切,特别是结尾两句,更是写得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不已。诗人通过对墓地的环境描写和对墓碑内容的叙述,表现了一种深沉的悲痛之情;通过对“羊角哀”故事的引用,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