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袍金带拜恩光,玉节青骢入晋阳。
疆域广轮连朔代,土风勤俭自虞唐。
三秋碧汉西飞鹗,五夜威弧北射狼。
边务方殷君暂去,归朝还拟振台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特点、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送萧都宪启出镇山西”要求考生对这首诗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赏析,然后结合诗句作答。分析时,先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
“绯袍金带拜恩光”,诗人首先描写了萧都宪赴任的情景。萧都宪是朝廷派到边疆去安抚百姓的官员,他的上任必然会引起当地的关注。这里诗人用了“绯袍”“金带”这样的服饰作为描写对象,突出了他身份的尊贵;又以“拜恩光”来表明他对朝廷的感激之情。“玉节青骢入晋阳”,诗人接下来描写萧都宪出发的情景。“玉节”指朝廷任命的官印,“青骢”是指马,“晋阳”是地名。诗人在描写萧都宪出发的情景时,使用了“玉节”“青骢”等意象,突出了他的高贵身份和威严。
“疆域广轮连朔代,土风勤俭自虞唐”,这两句诗描写了萧都宪即将面临的工作。“疆域广轮”指的是边疆的辽阔,“朔代”是北方,“虞唐”是古代中原地区。“土风勤俭自虞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边疆的风俗习惯与中原地区非常相似。这里的“土风勤俭”,用来形容边疆地区的人民勤劳朴实,而“自虞唐”则表达了边疆地区受到古代中原文化的影响。诗人通过对边疆地区风俗习惯的分析,表现了自己对于边疆地区人民的深深关怀。
“三秋碧汉西飞鹗,五夜威弧北射狼”,这两句诗描写了萧都宪将要面对的工作。“三秋”是指秋天,“碧汉”是银河,“西飞鹗”是用“鹗”比喻他将要飞往边疆去治理国家。“五夜”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威弧”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兵器,即神箭。“北射狼”,用“狼”比喻敌人。这里诗人通过“鹗”“狼”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萧都宪即将面对的敌人。诗人通过对敌人形象的描述,表现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边务方殷君暂去,归朝还拟振台纲”,这两句诗描写了萧都宪将离开的情况。“边务方殷”是说边疆的事务十分繁忙,“君暂去”是说他将要离开。“归朝”指回到朝廷,“拟振台纲”意思是准备整顿朝廷的政纪。诗人通过对萧都宪离开的情况描写,表现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萧都宪的期望。
【答案】
①绯袍金带:指朝廷派来的官员穿着华丽的官服,佩戴着金光闪闪的印信。②拜恩光:向皇帝表示感恩戴德的心情。③玉节青骢:指朝廷派来的官员骑着青色的骏马。④疆域广轮:边疆地域广大。⑤土风勤俭:形容边塞地区风土人情淳朴节俭。⑥三秋碧汉西飞鹗:形容边疆的天空广阔辽远。⑦五夜威弧北射狼:形容边疆的夜晚寂静无声,只有神箭手在夜间放箭。⑧边务方殷:边疆的战事频繁。⑨君暂去:您暂时要回去。⑩归朝还拟振台纲:我回到朝廷后准备整顿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