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初收日已高,湖光潋滟欲平桥。
幽禽绕树番歌舌,细柳沿堤学舞腰。
山水尽为金相窟,衣冠曾是紫宸朝。
登临不用怀前古,尽放春醪入翠瓢。

【注释】

游宝石峰次邦彦韵:游赏宝石山的美景,和友人共同吟诗作乐。邦彦:指作者的朋友。

积雨初收日已高,湖光潋滟欲平桥:经过长时间的降雨,天空中的云朵已经散去,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湖水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如同镜子一般平静地映照在小桥上。积雨:长时间下雨;积:聚集。

幽禽绕树番歌舌,细柳沿堤学舞腰:鸟儿在树上鸣叫,好像在唱着什么;细长的柳枝随着微风飘荡,好像在做着优美的舞蹈。

山水尽为金相窟,衣冠曾是紫宸朝:这里形容宝石山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黄金一样珍贵,古代帝王曾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仪式;而那些穿着官服的人,也曾在这里参加过重要的朝会。

登临不用怀前古,尽放春醪入翠瓢:我不需要怀念过去的历史,因为我已经在这座山上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现在我要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把美酒倒入翠绿的酒杯中畅饮。怀:思念、怀念。

【赏析】

本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诗人情怀的五律。开头两句写诗人游览宝石山的所见。经过长时间的大雨之后,天空晴朗,太阳高悬,湖水波光粼粼,仿佛一面明镜,平静地倒映在小桥上。接着四句写宝石山上的鸟语花香和杨柳依依。鸟儿在树上啼鸣,好似在唱歌;垂柳随风摇曳,宛若起舞。“山水尽为金相窟”,写出了宝石山之秀美,如金般灿烂;“衣冠曾是紫宸朝”,“衣冠”即官服,“紫宸朝”指的是皇宫朝堂,这里借指宝石山的皇家气派。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宝石山的感受。诗人认为观赏眼前的美景并不需要回忆历史往事,因为眼前已是一片美好。他要用这里的美景来尽情畅饮,把美酒倒入翠绿的酒杯中尽情地品尝。

这首诗通过描绘宝石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与朋友同游乐山的欢愉心情。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