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物何年去复还,共留灵迹此池间。
怒吞海气雷奔壑,净漱云根雪满山。
时雨每添新涨阔,晴岚常映碧波闲。
仰怀先帝登临日,怅望垂髯不可攀。

【赏析】:

此为和少保杨澹庵游九龙池而作的七绝。诗写九龙池之幽静秀美,以及作者对古人的仰慕之情。全诗意境高远,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风格自然。

首句“神物何年去复还”,起笔不凡。诗人面对九龙池,不禁想到池中龙神,他问:“神物何年去复还?”这既是设问,又可理解为诗人在自问:神物何时才返回人间?言下之意是:人世已久,而神物未归,令人怅然。

颔联紧承此意,进一步描绘九龙池的神奇景观。上句“怒吞海气雷奔壑”,以夸张的手法写九龙池的气势。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九龙池人格化,仿佛它们能“吞食”大海之气(即海风),能“奔涌”于山谷之中(即山涧)。这种奇特景象使人感到惊心动魄。下句“净漱云根雪满山”,则写九龙池水色之美。九龙池的水清澈见底,如同洗涤着云根上的积雪一般。这两句既写出了九龙池的自然景色,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这种景色的喜爱、向往之情。

颈联“时雨每添新涨阔,晴岚常映碧波闲”继续描绘九龙池的美景。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天空中的云彩比作山间的岚气,使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雨和晴岚的喜爱之情。

尾联“仰怀先帝登临日,怅望垂髯不可攀”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这里,诗人以“先帝”自指,表达了他对历史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感叹自己的身世浮沉,无法像那些先帝们那样高瞻远瞩,俯察天下。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诗人在描绘九龙池景色的同时,也不忘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此外,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具艺术感。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通过描写九龙池的山水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怀念和对于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