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高常侍,生平乐事饶。
千金求騄駬,十院贮红绡。
古迹留三代,新声和六朝。
湖头明月满,无夜不吹箫。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第一首:
    > 最忆高常侍,生平乐事饶。
    > 千金求騄駬,十院贮红绡。
    > 古迹留三代,新声和六朝。
    > 湖头明月满,无夜不吹箫。

注释与解析:
本诗是诗人回忆一位名为“高常侍”的人物,表达了他对这位人物生平所做之事的喜爱之情。诗人提到,为了得到珍贵的动物“騄駬”,不惜花费重金(千金),同时在十座院中收藏了美丽的丝绸(红绡)。这些行为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财富和爱好,也反映了他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传承。此外,诗句中的“古迹留三代”暗示了这位高常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前代成就的认可。最后,诗人通过描述湖头的明月和自己的吹箫场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闲适生活态度。

  • 第二首:
    > 自惬逍遥理,谁同汗漫游。
    > 异书中秘得,名墨太清留。
    > 夜月渔阳鼓,春山燕子楼。
    > 六桥杨柳色,无处避骅骝。

注释与解析:
本诗继续描述了诗人对高常侍的敬仰,以及他们共同追求自由和逍遥的生活方式。诗人感慨于没有人能与他一同享受这种游刃有余的生活,表达了一种孤独和羡慕的情感。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描绘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通过使用“异书”、“名墨”等象征性的物品,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个人品味的追求。最后四句则通过描绘湖边的场景和自然景色,传达了一种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悠闲感。

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胡应麟对高常侍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他个人对于文化、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的艺术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