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怀同调,连枝惬共吟。
围炉冬阁暖,秉烛夜堂深。
月倚孤城棹,风交万户砧。
龙唇弦绝久,拂拭为知音。
这首诗是诗人在拜访朋友张伯起的暖阁小集后,夜同游幼于园而感赋的。
首句“伐木怀同调”,意思是作者看到张伯起与自己一样,喜欢吟咏树木,心中感慨万分。伐木,指伐木为柴;同调,意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二句“连枝惬共吟”,意思是说作者和张伯起像树枝相连一样,一起吟咏诗歌。连枝,形容关系紧密如同连在一起的树枝;惬,意为满意、愉快。
第三句“围炉冬阁暖”,意思是说冬天的时候,围炉取暖,感觉非常温暖。围炉,指围着火炉取暖;冬阁,指冬天的屋子。
第四句“秉烛夜堂深”,意思是说夜晚的时候,手持蜡烛走进深深的书房。秉烛,意为拿着蜡烛;夜堂,指夜晚的书房,也指夜晚的宴会。
第五句“月倚孤城棹”,意思是说月亮挂在孤城里的船桨上,显得格外清晰。倚,意为靠在某物上;孤城,意为孤独的城池;棹,意为船桨。
第六句“风交万户砧”,意思是说风声吹过成千上万户人家的屋顶,发出阵阵砧声。交,意为相互交流;万户,指无数的家庭;砧,意为捣衣用的石头。
第七句“龙唇弦绝久,拂拭为知音”,意思是说龙的嘴唇断了很长时间了,现在终于得到了懂得欣赏的人。龙唇,比喻音乐美妙动听;弦,指琴弦;绝,意为断绝;拂拭,意为擦拭;知音,指的是懂得欣赏的人。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张伯起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在夜晚相聚时共同吟咏诗歌的快乐。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如伐木、围炉、秉烛、月倚、风交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