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年持戒律,行脚遍蒿莱。
碧海浮杯度,青山蹑屩来。
天台方广寺,雪窦妙高台。
匣底兰亭帖,相传自辩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诗歌的思想主旨和情感态度。此题注意抓住诗中的意象,如“钵”“杖”“方广寺”“雪窦”“兰亭”,并结合注释来具体分析。第一联写诗人与僧人结伴而行,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越州东面;第二联写他们越过了碧波荡漾的大海,登上了连绵起伏的青山。第三联写他们到达天台山的方广寺。第四联写他们到了雪窦山的妙高台。最后两句写他们来到了兰亭,传说这里曾留下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答案】
送僧游越东
穷年持戒律,行脚遍蒿莱。
碧海浮杯度,青山蹑屩来。
天台方广寺,雪窦妙高台。
匣底兰亭帖,相传自辩才。
译文:
我与僧人一路跋涉,风尘仆仆到了越州东面;渡过了波涛澎湃的大海,攀登上了巍峨的青山。
我们来到天台山,拜访了方广寺;又来到了雪窦山,登上了妙高台。
最后我们来到了兰亭,相传这里是王羲之写下千古传颂的美文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七律。前六句叙述诗人与僧人一路跋涉、跋山涉水的艰苦行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后两句点出兰亭,表明此行的目的是到那里观赏名胜古迹。全诗语言平易质朴,叙事明快自然,感情真挚深厚,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