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白蘋洲,三湘欲尽头。
危栏云梦夕,飞阁洞庭秋。
渔父持竿过,灵妃结佩游。
武昌新水发,迟我木兰舟。

《题何仁仲园亭二首》是明代诗人胡应麟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采采白蘋洲:这里的“白蘋”指的是白色的蘋草,蘋是一种水生植物,常生长在湖泊和河流附近。而“洲”则是水中的陆地,通常指一个小岛或沙洲。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白蘋洲的景象,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 三湘欲尽头:三湘,指的是中国湖南地区的三个主要河流——湘江、潇水和蒸水。这三湘在这里代表着湖南省的水域,而“欲尽头”则暗示着这些水域的尽头,即洞庭湖。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广阔水域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 危栏云梦夕:这里的“云梦”指的是云梦泽,古代的一个大型湖泊,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境内。诗人站在高高的栏杆上,眺望着夕阳下的云梦泽,感受到了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 飞阁洞庭秋: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诗人通过“飞阁”这一形象的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水面上楼阁的动态美,给人一种轻灵飘逸的感觉。
  • 渔父持竿过:渔父,即打鱼的人。他拿着渔竿经过,这可能象征着渔民的生活和劳作。渔夫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象征自由和辛勤的生活。
  • 灵妃结佩游:灵妃,这里可能指的是仙女或者神仙。她手持玉佩,在湖中游玩。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和想象。
  • 武昌新水发:武昌,即现在的武汉市,历史上曾是三国时期的军事重镇。新水的涌现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也预示着新的生机和希望。

《题何仁仲园亭二首》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辛勤生活、神仙世界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