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暮萧萧,黄榆叶半飘。
四时风不断,经岁雪难消。
大碛逢侦骑,平沙见射雕。
兵锋随所指,百战静氛妖。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之作。首句“白草暮萧萧”,以“白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苍茫辽远的边塞风光;次句“黄榆叶半飘”,用“黄榆叶”暗示季节,写景中暗含对友人去向、安危的关切之情;三、四句“四时风不断,经岁雪难消”,写边塞之艰苦,突出了戍卒们与天斗,与地斗的豪情壮志;五、六句写“侦骑”“雕”,表现了战士们英勇善战、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高昂的战斗意志;最后两句“兵锋随所指,百战静氛妖。”则写出了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所展现出来的巨大威力和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整首诗歌情感饱满,意境雄浑,风格豪迈,语言简练,气势雄浑。
【答案】
译文:
草原上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白草萧萧地飘摇在暮色苍茫之中。榆树上的叶子已经凋谢一半,随风飘舞着。一年四季寒风吹个不停,年年积雪也难以消融。沙漠里遇到侦察的士兵,看到战士们平沙上射雕鹰。战士们的军锋随着指挥所的指向而指向,经过百战之后使那邪恶之气得以平息。
注释:①章秀才:诗人好友。②萧萧:形容草木摇曳之声。③榆叶:榆树的树叶。④大碛:沙漠。⑤侦骑:侦察士兵。⑥平沙:沙滩平坦。⑦兵锋:兵器上的刀锋,比喻军队的锋芒。⑧尘妖:指战争。⑨百战:多次作战。⑩萧瑟(shuò)
赏析:
这首诗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战斗生活,充满昂扬豪情。全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了边塞风光和将士战斗生活的宏伟场面。首句“白草暮萧萧”,“白草”本是无生命的,但在这里它却仿佛有了生命力,仿佛能发出萧萧之声,这就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印象,从而唤起人们对于边塞那种辽阔荒寂的想象。接着,第二句“黄榆叶半飘”,这一句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第三句“四时风不断”,“四时”既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又暗指战士在边疆度过的时间之长,这就把那种艰苦的环境形象地描绘出来了。第四句“经岁雪难消”,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通过积雪之久、之多,来表现边塞的严寒。
接下来四句,则是直接写战士们的生活。“大碛逢侦骑,平沙见射雕”,意思是战士们在大沙漠中遇到侦察的士兵,看到战士们平沙上射雕鹰。这两句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却把士兵们艰苦的战斗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兵锋随所指”一句,则把战士们的意志表现得非常鲜明。
最后两句“百战静氛妖”,更是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