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旆飞红叶,闲门闭绿苔。
双蛾辞玉洞,独马赴金台。
瓮挈中泠去,藜招太乙来。
君王受釐夕,刺刺叹雄才。
注释:
大旆(huī):指高高的旌旗。
飞红叶:落叶随风飘飞,像红色的东西一样。
闲门闭绿苔:闲散的门紧闭着青绿色的苔藓。
双蛾:指眉毛弯曲如蛾儿,形容眉毛细长。
玉洞:指皇宫。
金台:指宫殿。
瓮挈:提着酒瓮。
中泠泉:即中泠泉,是古代著名的泉水,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的采石矶附近。
藜招:用干草扎成的鸟形,这里代指鸟儿。太乙:传说中的天帝名。
君王受釐夕:君王在祭祀之后举行宴会。
刺刺叹雄才:不停地称赞人才出众。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六年(747)秋,因受谗被贬出京后写的。诗中以送别友人入朝为题,通过送行、饯别和祝愿友人在朝廷中受到重用三个层次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第一句“大旆飞红叶,闲门闭绿苔”,描写了友人离开时的场景,红色的旌旗在秋风中飘扬,而门前却长满了绿苔。这里的“红叶”和“绿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季节的交替和时光的流逝。
第二句“双娥辞玉洞,独马赴金台”,则描绘了友人即将踏上征程的情景。“双峨”指的是双眉弯曲如蛾儿,“玉洞”是指皇宫,而“金台”则是指宫殿。这里暗示着友人将要进入权力中心,开始新的仕途生涯。
第三句“瓮挈中泠去,藜招太乙来”,则是说友人将带着美酒前往京城,而那些鸟儿则会被召唤到京城。这里的“中泠”指的是中泠泉,“太乙”指的是天上的天帝,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新环境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最后一句“君王受釐夕,刺刺叹雄才”,则是诗人自己的心情写照。在君王接受祭祀的晚上,诗人不禁感叹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这里的“刺刺”是不停的意思,表达了诗人的焦虑和无奈。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友人离京、入朝等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