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平津客,囊金出塞多。
千花离紫陌,一苇度黄河。
釜泣归时梦,盆伤醉后歌。
东篱秋咫尺,扫榻向藤萝。

【注释】

  1. 易山人:指作者的朋友、诗人李白。
  2. 平津:指洛阳,当时为唐朝东都,故有“平津”。
  3. 紫陌:长安城中的官道。
  4. 釜:锅。
  5. 篱:竹制的屏障,这里指篱笆。
  6. 藤萝:攀缘在架上的植物,这里指门旁的藤蔓。
  7. “咫尺”:比喻距离短近。
  8. “扫榻”:指设席迎接,此处指李白到来时,诗人热情接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中间以“东篱秋”三字过渡。
    起首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首句“老作平津客”,点出自己的身份和所居之地,即洛阳(古称平津),又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原因——为避安史之乱而离开京城。第二句“囊金出塞多”,言其囊中装有不少金银,是出京时的行囊,意谓此行离家远行,离别家乡,携带重资。
    三四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相别后的情景。第三句“千花离紫陌”,写诗人离去之后,长安城内繁华景象已非,千朵花儿也离开了那曾经熟悉的大道。第四句“一苇度黄河”,写自己乘坐一只小船渡过黄河,踏上了远离家乡的路。
    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重逢的情景。第五句“釜泣归时梦”,诗人思念故乡,夜不能寐,梦见自己回家乡时,锅里的水沸腾了,发出声响。第六句“盆伤醉后歌”,诗人因酒力未消而悲伤,醒来后唱起了悲凉的诗歌。第七句“东篱秋咫尺”,诗人在东篱下种上菊花,秋天时便能看到。第八句“扫榻向藤萝”,诗人来到友人家中,打扫好屋子,准备迎接友人的到来。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