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綍飞青琐,恩光下紫宸。
龙章双阙耀,象服九原新。
宝箓传金母,珠襦映玉人。
惟应寸草念,百结绕三春。

解析与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题为《题杨母册为其子舍人》。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和翻译:

第一句:“纶綍飞青琐,恩光下紫宸。”

  • 诗句: “纶綍飞青琐”描述了诏书(纶綍)被快速传递的场景,“青琐”通常指代宫门,暗示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朝廷行动。
  • 译文: 诏书如飞翔般迅速从皇宫飞向远方,彰显着皇帝的威严和对某位官员的重视。
  • 赏析: 此句通过“纶綍飞青琐”形象地表现了诏书传递的速度与重要性,同时“青琐”象征皇家的尊严。

第二句:“恩光下紫宸。”

  • 诗句: “恩光下紫宸”表达了皇帝对臣子的恩泽和荣耀,“紫宸”是指紫禁城的正门。
  • 译文: 皇帝的恩惠如同阳光普照,照耀在紫禁城的最高处,象征着极高的荣誉和尊重。
  • 赏析: 此句描绘了皇帝对臣子的极大恩宠和荣耀,使臣子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

第三句:“龙章双阙耀,象服九原新。”

  • 诗句: “龙章”指的是皇帝的印章,常用来象征权威,“象服”则是皇帝的象征性服饰。
  • 译文: 皇帝的龙章映照着两座华丽的宫殿,他的象服也显得新鲜而尊贵。
  • 赏析: 此句用“龙章双阙耀”形容皇帝权力的中心和威严,而“象服九原新”则表达了帝王形象的庄重与尊贵。

第四句:“宝箓传金母,珠襦映玉人。”

  • 诗句: “宝箓”可能指的是一种珍贵的文件或记录,“金母”和“珠襦”均为古代贵族的象征。
  • 译文: 珍宝的文书传递到了金母手中,珍珠制成的衣物闪耀着光芒映照着玉人。
  • 赏析: 此句以珍宝、金母和玉人来象征皇帝及其亲近者的高贵与尊贵,同时也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富丽。

第五句:“惟应寸草念,百结绕三春。”

  • 诗句: “寸草”在这里比喻微薄的感激之情,“三春”通常用来表示春天的美好时光。
  • 译文: 我只有微小的感激之情,就像春天中缠绕的绿草,无法回报您的恩情。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深深敬仰的情感,以及他对于无法完全报答皇帝恩情的无奈。

总结

王维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于皇帝及皇权崇高地位的尊崇,以及自己作为臣子对皇帝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字眼和意象,如龙章、紫宸、金母、珠襦等,这些都为全诗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