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章晨北极,凤管暮西池。
万室悲慈训,三朝颂母仪。
修龄逾大耋,上寿接耆颐。
咫尺潘舆在,伤心白日驰。
注释:
鸾章晨北极,凤管暮西池。
鸾鸟的羽毛在早晨被用来制作印章,凤凰的长笛在傍晚时演奏。
万室悲慈训,三朝颂母仪。
所有的家庭都在哀悼慈爱的教诲,三朝都在颂扬母亲的仪容。
修龄逾大耋,上寿接耆颐。
我修长的年龄超过了七十岁,我的高寿与长寿者相似。
咫尺潘舆在,伤心白日驰。
潘舆(即马车)就在咫尺的地方,但我的心却如同被悲伤驱使的骏马一样奔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叶太孺人所写的挽歌六首中的一首。叶太孺人是唐代名门望族,其家族成员包括宰相、尚书、学士等,家族成员多有文学家和书法家。元稹对叶太孺人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在《叶太孺人挽章》中称她“天姿国色”和“才子佳人”,并称赞她的家族“世业儒宗”。叶太孺人在诗中被描述为一位贤良淑德的女性,她在诗歌中被描绘成慈爱而智慧的形象,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第一句“鸾章晨北极,凤管暮西池。” 描述了叶太孺人在清晨时分使用鸾鸟羽毛制成的印章,以及傍晚时分使用凤凰长笛的场景。这两句诗描绘了叶太孺人在生活的不同阶段所展示的不同风采。
第二句“万室悲慈训,三朝颂母仪。” 表达了所有家庭都在哀悼她的慈爱教诲,同时也在三朝期间颂扬她母亲般的仪容。这反映了叶太孺人不仅在个人生活方面受到尊重,也因为她的行为举止和品德而被人们铭记。
第三句“修龄逾大耋,上寿接耆颐。” 表示叶太孺人的年龄已经过了七十岁的界限,她的高寿与长寿者的寿命相近。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长寿和尊贵地位。
第四句“咫尺潘舆在,伤心白日驰。” 表达了叶太孺人虽然身体健在,但心情如同被悲伤驱使的骏马一样奔驰。这里的“潘舆”可能指代的是一辆用于出行的车辆,而“伤心”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叶太孺人一生的美好与不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她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