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辔飞霜满冀丘,豸冠何客伴风流。
千山坐拥尧都日,九派行疏禹凿流。
瀚海烽清长息甲,渔阳尘起一登楼。
双鸿是处南来色,愁忆长安把臂游。

”`

明朝诗人胡应麟的《闻商侍御按部山西有寄》是一首描写边塞景象和表达对出使官员的赞美与期待的七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画卷,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怀。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1. 揽辔飞霜满冀丘:诗人以“揽辔”起兴,形象地描绘了出使官员手握缰绳、驾驭马鞍的雄姿。而“飞霜”则暗喻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寒霜满天的景象。这里的“满冀丘”意味着边塞的广阔天地,表达了诗人对出使之地的豪迈之情。

  2. 豸冠何客伴风流: “豸冠”指的是古代官员所戴的官帽,这里特指出使官员的身份。而“风流”则形容出使官员的风采和气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位出使官员带着风雅的气质和不凡的风度出现在边塞。这不仅是对人物形象的赞美,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使命的崇高敬意。

  3. 千山坐拥尧都日:这里的“尧都日”指的是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象征着治理国家的清明和繁荣。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出使官员职责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4. 九派行疏禹凿流:这句诗中的“九派”指的是长江的九条支流,而“禹凿流”则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意在说明治理河流的艰辛和伟大。这里用来形容出使官员治理边疆的艰难任务,以及他们为国家安定做出的贡献。

  5. 瀚海烽清长息甲:这里的“瀚海”指的是广阔的沙漠,而“烽清”则意味着烽火不再,边境安全。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述,传达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安定的深深祝福。

  6. 渔阳尘起一登楼:渔阳是古郡名,诗人用它来象征边塞。而“一登楼”则暗示着出使官员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这里的描写不仅是对出使情景的描绘,也是对出使官员勇敢担当精神的赞美。

  7. 双鸿是处南来色:这里的“双鸿”指的是两只飞翔的大雁,而“南来色”则是指南方的色彩。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出使官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8. 愁忆长安把臂游:这里的“长安”是唐代的都城,代表着繁华与繁华的生活。而“把臂游”则是指和朋友一起游玩的情景。诗人通过回忆昔日的欢聚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胡应麟对边塞风光的细腻描绘,更深入地表达了他对国家使命和出使官员的崇高敬意。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的巧妙融合,胡应麟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使命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