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曾驻木兰舠,按部长怀使者劳。
岂谓青衿还绛帐,尚从黄绶问绨袍。
书传大禹千秋穴,赋涌灵胥八月涛。
不是輶轩频顾盼,桐君山色为谁高。

【注释】

1、苏君:指诗人的朋友李参知。

2、抵武林:到达杭州城。

3、手札(zhá)诗扇:《汉书·苏武传》记载,武帝时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匈奴人以为他是汉朝使者,以牛马羊羔等相待。苏武终不改志,持节归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忠诚,特赐他“旄(máo)节”。后称持节出使或持节还为“旄节”。手札:书信。

4、李参知:指李德裕。唐文宗开成五年,李德裕任浙东观察使,次年春赴浙东上任,途经杭州,曾致信苏武。

5、青衿:古代学生所穿的衣服,这里指读书人。绛帐:汉代博士弟子在讲学时坐的帷幕,因用红色帷子,所以叫绛帐。这里指代学问。

6、黄绶:黄色丝带,用来系印。

7、灵胥:指浙江灵隐寺。灵胥,即灵山之水。

8、輶轩:指唐宪宗时的使者张九龄,他曾两次奉使至岭南,并作《入安南国道中》一诗,其末句云:“桐君山色今何在?”后来人们就以桐君山来泛指浙江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北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是说,我曾到过北方,也曾到过南方,但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装着朋友和家乡。这两句写出了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第三、四句写自己与朋友的交往。岂谓青衿还绛帐,尚从黄绶问绨袍。意思是说,我怎么会想到,当年你回到京城,我还会去拜访你呢?从黄绶问绨袍,说明两人友情深厚。

第五、六句是说,书信往来,传来阵阵涛声;赋文奔涌,如八月长江波浪滔天。这两句话写出了与朋友之间情深意切,又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

并不是因为我有翅膀,所以频频顾盼,而是因为你在桐君山上景色如此美丽,所以才让你久留不回。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也表现出了他对自己政治生涯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