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云水断风尘,一为酬知谢隐沦。
击楫岂容高卧士,飞樯聊作浪游人。
长康破冢应无恙,逸少临池合有神。
无奈梦魂秋色里,白蘋红蓼唤垂纶。

【注释】

中丞:指中书省的长官,官名。滕公:即滕宗谅,唐人。传有《赠李中丞诗》。云水:云雾和流水。高卧士:指隐居不仕的人。谢隐沦:指酬报知遇之恩。击楫:拍着船桨。樯:船帆。长康:指画家张僧繇,破冢:在墓穴上凿开一块石头,露出画稿。逸少: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写字时站在水中,以池水为墨。合有神:指书法极好。白蘋红蓼:泛指水草。垂纶:钓鱼。

【译文】

十年间我远离故土,断绝了与世俗的联系,只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隐退山林。

岂能容忍那些高卧山林的隐士,我乘风破浪游历四方,也来个浪迹天涯。

张僧繇破冢见《搜神记》,王羲之临池见《世说新语》。

可是无奈梦中魂牵梦萦,秋色里只有那白苹红蓼,叫我如何忍心去钓鱼呢?

【赏析】

这是一首答谢诗。诗人在中丞滕公的资助下,渡过长江,来到庐山居住。他写这封信给滕公,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全诗一气呵成,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他向往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

开头两句:“十年云水断风尘,一为酬知谢隐沦。”意思是说,十年来我一直像云一样漂泊在江水上,断绝了一切世俗的纷扰;这一次来到庐山,就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隐居山林。这里既写出了诗人长期飘泊在外的生活经历,又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尘世羁绊的心情。“一为酬知谢隐沦”一句,既表明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看法,又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不为名利所动,要远离红尘,隐居山林。“酬知”二字是点睛之笔,它既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重用他的感谢,也表明了他不受利禄驱使的高尚品质。

接下来两句:“击楫岂容高卧士”,意思是说,难道我就容忍自己高卧山林吗?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高卧士”是指那些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人。“击楫”一词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周公谨(周瑜)闻瑜言,辟左右手曰:‘诸将已当门矣!’一奋指顾间,而两敌灭亡。遂称‘曲有误’,不以逆耳而辍,公瑾雅量高致,非徒举舟子之力也。”这里借用这一典故,表示自己不甘沉溺于山水之中,要有所作为。“聊作浪游人”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这句诗既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又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建功立业。

第三句:“长康破壁应无恙。”长康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大画家张僧繇。张僧繇善于绘画,传说他能在墙上作画而不伤其墙,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画壁”。这里借用这一典故,表示自己也能如张僧繇一样才华横溢,不会被埋没。“逸少”则是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被人们称为“书圣”,据说他曾经在池塘边练字,池水都被染红了。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张僧繇和王羲之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才华横溢,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两位大师的敬仰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第四句:“逸少临池合有神。”王羲之曾在池塘边练习书法,据说水池的水都被染成了黑色。这两句诗既赞扬了王羲之的书法技艺,也表明了自己对他的喜爱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两句:“无奈梦魂秋色里,白苹红蓼唤垂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我在现实中已经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但是我却无法摆脱自己的梦想和思念。每当秋天来临的时候,我只能在梦中回到庐山,看到那美丽的白苹红蓼,只能在那里独自垂钓。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眷恋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