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鸿迢递问柴荆,片鹢犹思下婺城。
祗愧烟霄勤物色,能从湖海擅时名。
遗音空谷闻三叹,大乐明堂重九成。
莫向云泥论出处,乾坤何地不堪盟。
【解析】
此诗为酬谢李参知见寄,劝驾北上之作。全诗表达了诗人感事而作的答谢之意,也体现了作者豪迈、乐观的人生态度。
其一,“双鸿”、“柴荆”二句,写李参知与自己相知相亲,情深意笃,并以此相勉。“双鸿”,喻指书信,双鸿传书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友情的方式。这里说:你远道来信,问及我的近况,就如同那双鸿传书一样,我心领神会,如数家珍。“片鹢”,指小舟,“婺城”即今浙江金华。“犹思下婺城”,意思是说,虽然身在江湖之中,但心中始终想着故土。这两句以景结情,言外之意是:我虽身在异乡,却心系故乡;虽身处江湖,但志存高远。
其二,“祗愧烟霄勤物色,能从湖海擅时名”二句,表明自己虽远离朝廷,但却能够自得其乐,不辱使命。“祗愧”,谦辞,只恨。“烟霄”,指天空,比喻官场。“物色”本义指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此处指观察朝中动静,“擅时名”意为独占当时声誉。“擅时名”与“自得其乐”相对,表现诗人不为名利所累,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其三,“遗音空谷闻三叹”一句,用《广陵散》的典故,表示诗人对友人深情的怀念。“遗音空谷”典出《广陵散》,是说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他的琴声仍然在空旷的山谷回荡。“遗音”指嵇康被杀前奏的曲子,“空谷”指空旷寂静的原野。“三叹”,指三次叹息,表示哀思之情。“大乐明堂重九成”,意思是说,在明堂举行盛大宴会之时,皇帝登高赋诗,群臣赋诗应和。这是古代帝王在重阳节举行的活动。
其四,“莫向云泥论出处,乾坤何地不堪盟”二句,表明诗人豪放洒脱,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和胸怀宽广、气度恢宏的人生境界。“云泥”指云和泥,喻指高位与低处,“论出处”是说议论自己的仕途,“乾坤”代指天地,“何地不堪盟”意为哪里都可以用来作为盟誓之处。此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其五,尾联点题,表明诗人豪情未已,壮志不已。“乾坤何地不堪盟”,意味着无论是在哪里,只要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都可以成为盟誓之地。“乾坤”代指宇宙空间,“何地”代指任何地方。“何地不堪盟”,表达了诗人豪情未尽,壮志不已的人生境界。
【赏析】
此诗为酬谢李参知见寄,劝驾北上之作。全诗表达了诗人感事而作的答谢之意,也体现了作者豪迈、乐观的人生态度。
其一,“双鸿”“柴荆”二句,写李参知与自己相知相亲,情深意笃,并以此相勉。“双鸿”,喻指书信,双鸿传书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友情的方式。这里说:你远道来信,问及我的近况,就如同那双鸿传书一样,我心领神会,如数家珍。“片鹢”,指小舟,“婺城”即今浙江金华。“犹思下婺城”,意思是说,虽然身在江湖之中,但心中始终想着故乡。这两句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自己处境的认识。
其二,“祗愧烟霄勤物色,能从湖海擅时名”二句,表明自己虽远离朝廷,但却能够自得其乐,不辱使命。“祗愧”,谦辞,只恨。“烟霄”,指天空,比喻官场。“物色”,本义指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此处指观察朝中动静。“擅时名”意为独占当时声誉,与“自得其乐”相对,表现了诗人不为名利所累,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其三,“遗音空谷闻三叹”一句,用《广陵散》的典故,表示诗人对友人深情的怀念。“遗音空谷”,指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他的琴声仍然在空旷的山谷回荡。“三叹”指的是三次叹息,表示哀思之情。“大乐明堂重九成”,意思是说,在明堂举行盛大宴会之时,皇帝登高赋诗,群臣赋诗应和。这是古代帝王在重阳节举行的活动。
其四,“莫向云泥论出处,乾坤何地不堪盟”二句,表明诗人豪放洒脱,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和胸怀宽广、气度恢宏的人生境界。“云泥”指云和泥,喻指高位与低处,“论出处”是说议论自己的仕途。“乾坤”代指天地、宇宙空间。“何地不堪盟”意为哪里都可以用来作为盟誓之地。此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尾联点题,表明诗人豪情未已,壮志不已。“乾坤何地不堪盟”表达了诗人豪情未尽,壮志不已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