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磴千盘上翠岑,回看秋色半兰阴。
携琴共识仙郎过,曳杖重占太乙临。
病里河山双极目,狂来天地一论心。
莫将岘首夸遗迹,屈指残碑异代寻。
【注释】
秋日同邦相明府敬承太史集郑氏园亭薄暮携酒登大云山二首
石磴千盘上翠岑,回看秋色半兰阴。
携琴共识仙郎过,曳杖重占太乙临。
病里河山双极目,狂来天地一论心。
莫将岘首夸遗迹,屈指残碑异代寻。
【赏析】
此诗写与友人登大云山的情景。
前两联为第一首,写登山之景及登山之乐。“石磴千盘上翠岑”,是说山路曲折回环,石阶高下参差。“翠岑”是指山上青葱茂盛的树林,用“千盘”二字形容山路盘旋曲折,形象地描绘出大云山的高峻陡峭。“回看秋色半兰阴”,是说回头望去,秋天的色彩已经覆盖了山林的一半,可见山峰耸入云端,山色苍翠,景色宜人。“携琴共识仙郎过”,是说带着琴,与仙人一起走过,这里“仙郎”是诗人自比的谦词。“曳杖重占太乙临”,是说拄着拐杖,重游太乙峰。“太乙”是道教中的最高神名之一。“太乙临”即登临太乙峰,登上峰顶。“病里河山双极目,狂来天地一论心”,是说病中的我,放眼望去,只见山河辽阔,心情也随之开朗;狂放时则把天地都当成自己心胸。“莫将岘首夸遗迹,屈指残碑异代寻”,“岘首”是指古岘山,传说古代贤士诸葛亮曾在此隐居。此处诗人借诸葛亮之典,表达一种超脱世俗、遗世而去的思想境界。“屈指残碑异代寻”,是说用手指计算着这些残破不全的碑碣,它们都是异代之物(意谓时间久远)。
第二首是第二首的开头两句,与第一首相比,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和视角去描述。“石磴千盘上翠岑”,依然是在描写山路之曲。“回看秋色半兰阴”,依然是在描绘登高所见之美景。“携琴共识仙郎过”,依然是在表现携琴而行的乐趣。“曳杖重占太乙临”,依然是在叙述重游太乙峰之事。“病里河山双极目,狂来天地一论心”,依然是在抒写一种豪迈之情。“莫将岘首夸遗迹,屈指残碑异代寻”,依然是在表达一种超越时空的观念。
这两首诗都是咏怀之作。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登大云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七律。全诗以七言为主,中间有两句对仗工整,且押韵严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