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署烧灯共岁残,胡床携手不知寒。
微言总为千秋合,纵饮何妨乙夜阑。
竹送清霜流藻井,梅飞残月下雕阑。
传家剩有河梁句,莫诧双龙唱和难。
注释:
李司理在署中招集众人共度岁末。
玉炉中的灯焰,烧得通红,与残年相映成趣,人们围坐在一起,手挽着手,不知寒凉。
他们的言辞总是能为千秋大业着想,纵情畅饮又何妨于夜阑时分呢?
竹叶送走了清霜,流进了藻井之中,梅花飞落,落在了雕花栏杆之上。
传家之句还剩下河桥上那两句“莫讶双龙唱和难”,不要怪双龙唱和起来困难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官署中与友人欢聚一堂的诗歌。诗中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又温馨的画面,通过写景、写人、抒情的方式表现了友情之美。
首联“玉署烧灯共岁残,胡床携手不知寒”。首先,“玉署烧灯”是形容官署内的景象,灯火辉煌,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而“共岁残”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了一年的时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接着,“胡床携手不知寒”则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胡床是一种轻便的坐具,这里用以形容朋友们相聚时的轻松愉快;而“携手”则强调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这两句话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热闹而又温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颔联“微言总为千秋合,纵饮何妨乙夜阑”。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诗人用“微言总为千秋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们的赞美之情;而“纵饮何妨乙夜阑”则表达了他对饮酒自由的态度。这两句话既体现了诗人的豪迈性格,又展现了他与友人之间的友谊深厚。
颈联“竹送清霜流藻井,梅飞残月下雕栏”。颈联以自然景物为喻,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环境。竹子送来了清霜,流进了藻井之中;梅花飞落在雕花栏杆之上。这些自然景象都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美好时光。
尾联“传家剩有河梁句,莫讶双龙唱和难”。尾联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借用“传家剩有河梁句”来表达自己对诗句传承的珍视之意;而“莫讶双龙唱和难”则是对自己与友人之间友谊的一种肯定。这两句话既体现了诗人的才情横溢,又展现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整首诗歌通过对人物、场景、情感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气氛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句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