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洞三山缔夙缘,嵩高云色正苍然。
金身百丈飞龙日,宝箓千秋记凤年。
杖锡乍移吴苑外,香灯长护越台前。
菩提一钵开甘露,犹忆中林静夜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题赵比部崧高卷》。
我们来逐句解读诗句:
- “六洞三山缔夙缘”:
- “六洞三山”通常指的是道教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及传说中的三十六小岛。这里的“缔夙缘”意味着与这些地方有着深厚的缘分或宿世因缘。
- “嵩高云色正苍然”:
- 嵩山位于中国河南省,是五岳之一。这里描绘的是嵩山的云彩色彩苍茫、深邃。
- “金身百丈飞龙日”:
- “金身”可能是指佛像或者仙家形象,“百丈飞龙”形容其威严壮观,如同腾飞的巨龙。
- “宝箓千秋记凤年”:
- “宝箓”在这里指代某种重要的记录或传承,“凤年”则暗指美好吉祥的年份。这里可能是在说这个重要记录或传承跨越了千年,记载着吉祥美好的岁月。
- “杖锡乍移吴苑外”:
- “杖锡”是一种僧人行走时携带的拐杖,“乍移”表示突然移动或改变位置。“吴苑外”指的是吴地(今江苏一带)之外的地方。
- “香灯长护越台前”:
- “越台前”指的是越国的都城所在地,也就是今天的绍兴。“香灯”可能是指寺庙中供佛照明的香烛。这句话的意思是香灯常年照耀在越台的前面。
- “菩提一钵开甘露,犹忆中林静夜传”:
- “菩提”指的是佛教中的觉悟,“一钵”指的是修行者所用的物品,“开甘露”意味着获得佛法的智慧和清凉。“中林静夜传”中的“中林”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修行地点,“静夜传”可能是指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进行的传授或学习。
接下来是译文和赏析:
题目:《题赵比部崧高卷》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
“六洞三山”指的是道教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及传说中的三十六小岛。
“嵩高云色正苍然”描绘的是嵩山云彩的颜色,给人一种深远、神秘的感觉。
“金身百丈飞龙日”可能是指佛像或其他神圣形象,具有庄严、威猛的形象特征。
“宝箓千秋记凤年”表达了一种历史传承和文化延续的概念。
“杖锡乍移吴苑外”暗示了某种转变或迁徙,可能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香灯长护越台前”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坚守和维护,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菩提一钵开甘露”象征着通过修行得到的悟性和智慧,就像打开了一瓶甘露一样珍贵。
“犹忆中林静夜传”表达了对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记忆和怀念,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或回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修行的过程,展现了作者对道家哲学和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