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秋色乍阑珊,少借垆头十日闲。
说剑风声流易水,弯弓云色坠天山。
平沙夜伴孤鸿宿,大漠朝驰驷马还。
愁绝南楼离恨杳,西风吹梦出阳关。
【注释】
燕台:指京城长安。
说剑风声流易水,弯弓云色坠天山:说剑,是比喻,借喻游说之士在朝廷中施展抱负;流易水,是暗喻吴太学要像当年荆轲刺秦时那样慷慨赴难;弯弓云色坠天山,是比喻吴太学像李广射大雁时一样,箭射天山而归。
平沙夜伴孤鸿宿,大漠朝驰驷马还:平沙,指沙漠;夜伴孤鸿宿,是比喻吴太学的旅途孤单;大漠朝驰驷马还,是比喻吴太学回到长安。
愁绝南楼离恨杳,西风吹梦出阳关:南楼,是泛指长安城;离恨杳,是说吴太学的思念之痛无穷无尽;西风吹梦出阳关,是比喻吴太学的思乡之情难以排遣。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边塞风光和吴太学的豪情壮志。全诗风格刚健雄浑,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开阔辽远,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首联写景,描绘边塞的秋日风光。“燕台”指的是京都长安城,诗人在这里送别友人吴太学去边塞。秋天的边塞景色萧条冷落、凄清悲凉,但在这荒凉之中,却有一股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在蓬勃生长。“乍阑珊”,形容边塞景色衰败萧疏的样子,暗示着友人即将踏上征程。“少借”二字则表明诗人在送行之际,心情也是复杂而沉重的。
颔联写景,描绘友人出征时的英姿飒爽与豪迈壮烈。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友人比作了李广,将他出征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李广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于世。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期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友人的形象与自然界的景象相联系,进一步突出了他英勇果敢的气质。
颈联写景,描绘友人在边塞的孤独生活以及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辽阔的沙漠之上,孤鸿独自栖息;在茫茫的大漠之间,骏马奔腾而过。这两幅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友人在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孤独。而诗人则在一旁默默地陪伴着他,为他加油鼓劲。
尾联写景,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他未来的祝愿。诗人用“愁绝”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别的痛苦和不舍之情。然而,他又用“西风吹梦出阳关”来形容友人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表达了他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他事业成功的期望。
这首诗是一首送友诗,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风光和友人的英勇豪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