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紫气绕华筵,玉舄飘飖大海𤲬。
九叶蓂舒元旦后,千秋桃熟早春前。
驰心高密谈兵夜,屈指重华谒帝年。
试问嘉名悬锡处,桑弧晴色广陵悬。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三年(762年)。时李白在长安,与杜甫、高适、萧颖士等人游。诗以咏赞友人王昌龄的才华和功绩为主旨,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之情。

首联:“东来紫气绕华筵”:指王昌龄从东方来到长安,紫气环绕着宴会场所。“紫气”,传说中祥瑞的云气,这里比喻有名望的人到来。“玉舄”,代指帝王之鞋。“飘飘”,形容玉足轻盈。王昌龄自天宝五载入京,至此时才两年,故称“早春”。

颔联:“九叶蓂舒元旦后,千秋桃熟早春前。”:指王昌龄生辰在八月十五日,但已到二月十五日,所以用“九叶蓂”表示他的出生。“桃熟”喻其早登科第。

颈联:“驰心高密谈兵夜,屈指重华谒帝年。”:指王昌龄曾在高密(今山东高密)讲学,又曾向皇帝上书求进用。“驰心”,“驰骋其心”,即倾心向往;“重华”指唐尧、虞舜。《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谒帝”即“拜君”。

尾联:“试问嘉名悬锡处,桑弧晴色广陵悬。”“试问”,反诘的语气。“嘉名”指美名,“悬锡”即悬挂锡制符节。“桑弧”指古代的一种武器,《易经·豫卦》:“先号致君,后鼓致民。”这里借喻王昌龄建功立业。“桑弧晴色”是说当年王昌龄的战旗在晴朗的天空下飘扬。

全诗四句一韵,押平水韵。首联“紫气”句,写王昌龄到来时紫气东来之状。颔联两句写王昌龄生辰及早年事迹,“九叶蓂舒”“千秋桃熟”暗含王昌龄之早登科第。颈联两句写王昌龄在高密讲学及向皇帝上书之事。末联两句,反诘询问,称赞王昌龄建功立业之功业。全诗用语典雅,意境高远,格调清新俊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