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翩翩越水头,居然名士擅风流。
独将仲举千秋榻,悬向休文八咏楼。
几席平原堪纵饮,杯盘河朔竞追游。
亦知庑下梁鸿寄,一为穷途破旅愁。
【注释】
陈太学:指陈子昂。
过访:拜访。
借沈材叔园亭以顿行李:沈约的园亭,因名“园亭”。《梁书》记载:“(约)尝于永嘉西堂,筑土山临流,横截洲渚,谓之‘金塘’。……有高树美池,随山起止,临川制焉。”
顿:留宿。
谢:感谢。
仲举:东汉末年人张翰,字季鹰,吴国富春人。他见秋风起,思念家乡吴地鲈鱼脍和菰菜羹,就辞官回家乡了。后用“思鲈鱼鲙”表示归隐之意。千秋榻:指晋代潘岳在洛阳闲居时,常与好友石崇、欧阳询等在石崇家的金谷园中饮酒赋诗,石崇为潘岳准备了一具千岁木做的床榻,供他休息之用,所以潘岳说“此君乃可与语天人。”
休文:指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昭明太子。他好读书,建有著名的文选楼。
杯盘河朔竞追游:杯盘,酒食器具。河朔,指黄河以北地区。追游,追求游乐。
梁鸿传:指《汉书·梁鸿传》。梁鸿是汉代人,他与妻子孟光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后来孟光病故,他到泰山去埋葬她,途中被县令发现,只好改嫁。
穷途:《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后来就用“穷途”来比喻处境困难、前途无望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子昂对友人的一封书信。信中陈子昂以自己的才气和胸怀向友人陈太学致意,并借友人的园亭作为暂住的地方,赋诗相赠。全诗抒发了他渴望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心情。
首句写陈太学来访,二人畅叙友情。“意气”,指豪情壮志。“翩翩”,轻盈飘逸的样子。诗人以“越水头”形容陈太学的风采,既写出了他英俊潇洒的形象,又表现了他傲岸不群的性格。第二句写陈太学的风流倜傥。“居然”,竟然的意思。“名士”,指有声望的人。《世说新语》载:王右军(王羲之)在会稽东山居住时,与谢安等诸贤一起登门造访,但王右军总是闭门谢客,谢安等诸贤无法,只好到山下等候,直到王右军出来后才一同下山。这里以王右军比陈太学,表明陈太学也有着高雅的风度和不凡的气度。第三句是陈太学将潘岳的园亭借给陈子昂作暂时的住宿之地。潘岳的园亭,因《金谷诗序》而闻名。“借沈材叔园亭”,即借用潘岳的园亭,这既是对园亭的赞美,又是对陈太学的推崇。《宋书·百官志二》:“三公尚书令仆丞郎郎中员外散骑侍郎都尉主书监校诸王国相州大中正大司农大司空司徒司空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祭酒博士祭酒掾属博士文学掾史五官椽史仓长斗长廪掾史仓长斗长廪史典谒者舍人书佐书佐书记符使符节吏卒医正太卜百工师帅。”可见潘岳在朝廷中的地位很高,其府第也一定十分豪华。“顿”是留宿的意思。第四句点出陈子昂要为陈太学赋诗酬答。“谢”,表示感谢。“仲举”,是指三国魏时人曹植。曹植曾因感伤曹操对自己的猜忌而离开洛阳前往封丘(今河南封丘),途中写下了《七哀诗》。“千秋”,指一千年。潘岳曾为石崇准备过“千秋木”床榻,用来让潘岳在闲暇之余小憩。这里用“秋千”代替“千秋”,也是出于对潘岳的一种怀念。第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陈子昂在陈太学的园亭中赋诗的情景。“八咏楼”即指梁昭明太子萧统所建的“文选楼”。萧统编撰《文选》,共收录古今文学作品四百余篇,其中最著名的是陆机《文赋》中的“体有万殊,物无一量”一段文字,被称为天下第一文。因此,“八咏楼”便成为文人墨客向往的场所。《文选》的编纂是梁武帝萧衍下令进行的。萧衍命萧统主持编辑,共成《文章英隽集》三十卷,分为上、下两集。《文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文总集,它不仅是一部文学理论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评论集。“悬”,悬挂。“休文”,即指梁昭明太子萧统。第六句写陈子昂在陈太学的园亭中赋诗的情景。《隋书·经籍志》载,《文选》共四十卷,其中“赋”一卷,“骚”一卷,“诗”一卷,“乐府”一卷,“诏诰”一卷,“铭赞”一卷,“史”十卷,“子”十五卷,“论”二十卷,“凡文三百五类。”“赋”是诗歌的一种形式,是汉魏以来最流行的一种文体。“八咏楼”成为文人聚会吟咏之所,可见其地位之崇高。《旧唐书·文苑传》记载:“(萧)统每至良辰美景,以文会友,当时彦士多从之。”第七、八句写陈子昂赋诗之后的心情和感慨。陈子昂自视甚高,认为只有自己才能与古人相比肩,因此他在赋诗之时感到十分兴奋和激动。但是他又担心自己的处境和前程,心情不免有几分忧郁。第八句“亦知庑下梁鸿寄,一为穷途破旅愁”,是说如果自己没有遇到陈太学这样的知己,就会像东汉时隐士梁鸿那样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梁鸿的妻子孟光死后,他到泰山去安葬她,途中被县令发现,只好改嫁。梁鸿虽然改嫁,但他仍然不改初衷。陈子昂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象梁鸿一样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