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衲披云去,蒲团向月裁。
故园芳草色,应遍雨花台。

诗句“布衲披云去,蒲团向月裁”描述了一位僧人离开世俗的纷扰,前往修行之地的形象。下面是诗句的译文:

胡应麟

异乡青嶂外,故里白云边。

北极悬双眼,中秋度四年。

灯前横一剑,江浒宿孤船。

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

山风徒自溷,儒俗不同迁。

对酒轻千日,论诗嗣百篇。

斫才犹见朴,礲智未成圆。

自是穷荒地,谁怜落寞天。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修行图景。它不仅展示了佛教的超脱和静谧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注释译文:

  1. 异乡青嶂外,故里白云边:在青翠的山峰之外和白云之间。青嶂指的是青翠的山峰,而白云则代表天空中的云朵。这里的“异乡”和“故里”分别指诗人的家乡和远方的修行之地。
  2. 北极悬双眼,中秋度四年:眼睛仿佛悬挂在北极星之上,度过了整整四年的时光。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僧人在修行过程中的专注和毅力。
  3. 灯前横一剑,江浒宿孤船:在微弱的灯光下,他横握着一柄剑;在江边的孤船上过夜。这里的“灯前”指的是夜晚的烛光,而“江浒”则表示江边。这两句描绘了僧人在艰苦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4. 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玉露晶莹剔透,但人们却害怕它;金波闪烁耀眼,但却不能长久。这里的“漙漙忌”和“炯炯然”都用来形容事物的短暂和美好。
  5. 山风徒自溷,儒俗不同迁:只有山林之风才能保持纯洁,而世俗的风俗却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差异的深刻认识。
  6. 对酒轻千日,论诗嗣百篇:每天对酒吟诗,累积下来已有千百篇之多。这两句展现了诗人长时间坚持文学创作的决心和成果。
  7. 斫才犹见朴,礲智未成圆:虽然削去了多余的部分,但仍能看到原始的本质;虽然磨砺智慧,但尚未达到圆满的境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学问的态度,即要去除浮华追求本质,不断修炼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8. 自是穷荒地,谁怜落寞天:既然已经身处荒凉之地,又有谁会可怜我这个孤独的人呢?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和孤独无助的感受。
  9. 赏析:
  • 首句“异乡青嶂外,故里白云边。”通过对比“异乡”和“故里”,突出了修行者的心境从繁华回归到宁静。
  • “北极悬双眼,中秋度四年。”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僧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坚韧和专注。
  • 后四句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如“灯前横一剑,江浒宿孤船”、“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等,展现了修行者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修行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是一首描写修行者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和社会的寓言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