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柳何年植,枝枝净隔尘。
堂犹名阅武,苑欲借宜春。
涤器非寒士,当垆亦丽人。
金丸穿叶巧,宝屧坠花新。
屈指西师入,能舒翠黛颦。
【注释】
万柳:指长安城内众多的柳树。何年植:何年种下。枝枝净隔尘,万柳的枝叶,都远离尘埃。堂犹名阅武,苑欲借宜春,万柳的堂宇,仍叫“阅武”,苑囿想借用宜春之名。涤器非寒士,当垆亦丽人,这里说,打扫器皿的不是贫穷的人,卖酒的女贩也是美丽的女子。金丸穿叶巧,宝屧坠花新,这是用金丸和宝屧来比喻万柳的繁盛和娇艳。屈指西师入,能舒翠黛颦,我盼望着西方的军队到来,能使那些因战乱而愁眉不展的女子们舒展起愁容。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唐高宗麟德元年至二年(664—665)所创作的《效阴铿安乐宫体》十首之一。诗人以万柳为题材,通过描写景物和刻画人物,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繁荣、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万柳何年植,枝枝净隔尘”,开篇即点明主旨,描绘了长安城内外万株杨柳的繁盛景象。这里的“万柳”并非实指,而是泛指长安城中众多柳树。诗人以“何年植”起句,意在表达对万柳生长之久的惊叹;以“枝枝净隔尘”收结,则是在赞美万柳的洁净之美。这两句话既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又寓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颔联“堂犹名阅武,苑欲借宜春”,紧承前文,进一步描绘了长安城内的建筑和园林之美。诗人将万柳所在的“阅武堂”比作古代名将霍去病,将万柳所在之地的园林比作汉代名园“宜春苑”。这不仅表明了诗人对历史典故的熟稔,更体现了他对长安城的热爱与赞美。
颈联“涤器非寒士,当垆亦丽人”,则转向了对长安市民生活的描述。诗人以万柳为喻,描绘了长安城内众多洗衣卖酒的女子们的风采。她们不仅能够洗涤器皿,还敢于在街头摆摊设当垆,展现出了一种不同于寻常女性的美。这一联既是对长安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寓含了诗人对这种自由、开放生活的向往。
尾联“金丸穿叶巧,宝屧坠花新”,则是对万柳美景的进一步升华。诗人以金丸和宝屧为比,分别描绘了万柳的枝桠和花瓣。这些意象既富有诗意,又展现了万柳之美的独特之处。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唐代长安城的繁华与美丽。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