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符绣钺行高秋,追步琬琰披琳球。
纵横礼乐三千士,缥缈弦歌十二州。
弦歌礼乐连薇省,片善微长劳接引。
百川齐赴沧海流,抔土同登太行岭。
泗水尼山迹未湮,升堂入室多奇珍。
西施尚作浣纱女,和氐犹为抱璞人。
马卿自昔工铅椠,终军意气空凌乱。
照乘连城世所希,夜光明月谁能辨。
葱葱紫气绕三台,遥见徵书落上台。
更闻黄阁收桃李,会看青衿出草莱。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题目为《河洛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麟符绣钺行高秋,追步琬琰披琳球。”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秋天这个季节,有人手持象征权力和尊贵的麒麟符和绣有斧头图案的宝剑,这是在追求高尚的境界。

第二句:“纵横礼乐三千士,缥缈弦歌十二州。”
这里说的是,在礼仪和音乐方面有着三千名杰出的人物,他们的声音如同飘渺的歌声一样,覆盖了整个国家。

第三句:“弦歌礼乐连薇省,片善微长劳接引。”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礼乐的熏陶下,即使是微小的善行也会得到人们的赞赏和追随。

第四句:“百川齐赴沧海流,抔土同登太行岭。”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壮观的景象,无数的河流汇聚成海,而人们则像登上一座山岭一样,共同迈向更高的目标。

第五句:“泗水尼山迹未湮,升堂入室多奇珍。”
这句诗的意思是,尽管历史的尘埃已经落定,但那些曾经留下的足迹和遗迹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

第六句:“西施尚作浣纱女,和氐犹为抱璞人。”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人才的珍视和期待,即使像西施这样美丽的女子也曾是浣纱女,而像李耳这样的贤人也曾是抱璞人。

第七句:“马卿自昔工铅椠,终军意气空凌乱。”
这里的“马卿”指的是汉朝的司马相如,而“铅椠”则是古代书写材料,这里用来形容他的才华;而“终军”则是战国时的赵国将领赵奢之子赵胜,意气豪迈。

第八句:“照乘连城世所希,夜光明月谁能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够拥有连城之宝的人是非常稀少的,而在夜晚月光下,又有谁能分辨出真正的珍宝呢?

第九句:“葱葱紫气绕三台,遥见徵书落上台。”
这句话描绘了一种神秘的景象,仿佛有紫色的气息环绕着三台,而在远方,征书(一种文书)正被传递到最高的台子上。

第十句:“更闻黄阁收桃李,会看青衿出草莱。”
这里说的是,听说朝廷正在收纳像桃花一样绚烂的人才,不久之后,年轻的读书人也将走出草泽,进入官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以及人们对才华、品德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文人学士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诗句中也充满了对人才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作者李白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价值的高度认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