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蛮顿颡九土服,剡溪却泛鸱夷舟。
巀嵲芙蓉乱峰紫,涌雪餐霞伴周史。
无劳辟榖追前人,自是重来赤松子。
【注释】
八蛮:这里指西南的少数民族。顿颡:古时一种礼,表示敬意,头俯地叩击。九土:九州。剡溪:在今浙江嵊州一带。却泛:退而泛舟。螭(chī):古代传说中龙的一种。巀(wěi)嵲(niè):山高峻的样子。芙蓉:荷花。紫:紫色。涌雪餐霞:形容山峰云雾缭绕,山巅白雪皑皑,云海茫茫。周史:相传为周朝史官。辟榖:求仙学道。重来赤松子: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指诗人自比。
译文:
西南八方少数民族向中央纳贡称臣,剡溪之水退后却乘舟泛游江湖。巍峨的芙蓉峰高耸入云,白云飘渺与雪峰相映成趣。无须羡慕前人求仙学道,自能回到赤松子般的仙境。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赵相国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二句描绘一幅幅壮美的画面:从东南方向来的少数民族向中央皇帝纳贡,并纷纷归附;南方的剡溪之水退潮后,人们又乘船回江口去。“八蛮”指西南各族,这里用“顿颡”表现了他们对中央王朝的尊敬和归顺之心;“九土”即中原大地,“服”,“纳贡”。第二句中,“剡溪却泛”写江南景色。“却泛”二字既写景又含意:江南水乡多有小舟可以乘风破浪,所以这一句既是对江南风光的描写,也暗含有归心似箭之意。
第三、四句写山势之高峻和景色之美。“巀嵲”是形容山峰的高峻,“乱”通“缦”,意思是峰峦重叠,色彩斑斓。“芙蓉”,即荷花,这里借指山峰的颜色。“紫”是形容山峰的颜色。“紫”字在这里是虚词,用来渲染山峰的气势。“餐霞”即吃霞光,这里用来形容山峰云雾缭绕的景象。“伴周史”是指与《史记》中的西王母相伴。周史,《史记》中有一篇《封禅书》,其中有关于周代封禅的历史记载。这里以《史记》来比喻山势高峻,云雾缭绕,给人一种仙境的感觉。“赤松子”是道教中著名的神仙人物,传说他生活在昆仑山上,后来成为仙人。这里以赤松子自比,表明自己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生活和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