馘张合,在卤城。蜀人欢欣魏震惊。魏兵百万乘蜀营。
司马披甲仍先登。我师一出歼长鲸。卒徒贾勇懿大奔,积甲三千若丘陵。
司马匍匐亡旄旌。贼徒合,追木门。万弩射合褫合魂。
馘之不异鸡与豚。桓桓八阵孰敢婴。所当者破击者平。
如汤如武,天下无敌十一征。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帝车见
胡应麟 · 明
帝车见,涿鹿墟。童童立,五丈馀。千灵卫,七圣趋。飏金支,翼翠旟。雨师道,风伯驱。气如龙,殷里闾。真人起,握斗枢。奠汉鼎,抚皇舆。炎精曜,火德嘘。亿万载,帝方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创作的《补蜀汉铙歌》之一。诗中描绘了一幅宏大的战争场面,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诸葛亮北伐期间的战斗情景。诗中的“帝车见”指的是战争开始时的情景,象征着正义的力量与邪恶的势力的碰撞。
诗的开头“帝车见,涿鹿墟”,直接点明了战争的背景和起始地点。这里,“帝车”指的是正义之师的军队,他们如同战场上的王者,威武不凡。而“涿鹿墟”则暗示了这次战役是在一片废墟之上展开的,可能是指诸葛亮北伐时的战场遗址。
诗人通过对军队的详细描述,展现了正义之师的强大力量。“童童立,五丈馀”,“童子”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高大威猛的样子,而“五丈馀”则强调了他们的身高和体格。同时,他们还拥有“千灵卫,七圣趋”,意味着他们身边有千军万马的保护,以及众多英勇的士兵追随在他们身后。
诗中还描写了战斗场面的壮观景象。“飏金支,翼翠旟”,“飏金支”可能指的是飘扬的旗帜,而“翠旟”则是古代的一种战旗。这些词语不仅描绘了战斗的激烈程度,也反映了士兵的精神风貌。
在描述战斗过程中,诗人还特别强调了正义之师的决心和勇气。“雨师道,风伯驱”,这里的“雨师”和“风伯”分别代表了天气和风力,暗示着正义之师能够利用自然之力来增强战斗力。同时,“气如龙,殷里闾”则表达了战士们气势磅礴、威武不屈的精神面貌。
诗的结尾部分“真人起,握斗枢,奠汉鼎,抚皇舆。炎精曜,火德嘘。”则进一步强调了正义之师的重要性和崇高地位。在这里,“真人起”指的是一位具有超凡能力和智慧的将领,他能够掌控整个战局。“握斗枢”则意味着这位将领掌握了天时和地利的优势。而“奠汉鼎”,则象征着正义之师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应麟的《补蜀汉铙歌》不仅是一首赞美战争胜利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正义之师的力量和勇气,传递了对和平、正义和理想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