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西陵路,君王不复游。
高台铜雀暮,故苑石麟秋。
舞将罗袖歇,歌倚穗帷愁。
浮云渺天末,漳水共悠悠。
这首诗出自《铜雀春深》,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庄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铜雀伎 - 译文及注释
松柏西陵路,君王不复游。
高台铜雀暮,故苑石麟秋。
舞将罗袖歇,歌倚穗帷愁。
浮云渺天末,漳水共悠悠。
释义:
松柏西陵路,君王不复游。
【松柏】指墓地,常用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西陵路】可能是指陵墓所在地的道路或区域。
【君王】指的是已逝的君主,这里特指曹操。【不复游】表达了作者对于曹操不再能够自由出入这个场所(陵墓)的哀伤之情。高台铜雀暮,故苑石麟秋。
【高台】指曹魏时期的铜雀台,是曹操为庆祝其统一北方而建的高台。【铜雀】在这里指铜雀台。【暮】表示时间,黄昏时分,也暗示着岁月流逝。
【故苑】指的是曹操生前建造的宫殿园林——铜雀台周围的园林。【石麟】指的是铜雀台上雕塑的龙形石柱。舞将罗袖歇,歌倚穗帷愁。
【舞将】指跳舞的宫女,“将”在古代文言文中常作为动词后缀,此处指代宫女。【罗袖】指宫女们穿着装饰华丽的袖子,象征她们的舞蹈。
【歌倚穗帷愁】中的“歌”与“舞”相对应,指的是歌唱。“穗帷”指的是用谷物编织而成的帷幕,通常用于歌舞表演。浮云渺天末,漳水共悠悠。
【浮云】形容天空中飘动的云朵,给人以飘渺不定的感觉。【天末】指天空的最远端。
【漳水】指的是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的漳河,古代文学中常常以漳河作为自然景观的代表。
赏析
全诗以曹操的铜雀台和故园为主题,通过描绘铜雀台的辉煌以及故园的萧瑟来表现诗人对亡国之君的追忆与哀悼。首句直接点题,表达出诗人对曹操陵墓之地的缅怀之情,同时也隐含了曹操已经不在人世的悲凉。接着四句分别描绘了铜雀台的壮丽和故园的萧索,通过对比展现了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带来的沧桑感。最后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观,通过对浮云和漳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比、抒情与描绘景物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帝王的无尽哀思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